【高中历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VIP

【高中历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课【课程标准】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动和经济发展,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和“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通过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迁徙与交融的史实,认识“华夏”观念的形成。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春秋因孔子修订的《春秋》而得名战国取自西汉刘向编注的《战国策》空间定位时间定位时空定位BC476BC256东周时期春秋时期战国时期475BC770平王东迁田氏代齐三家分晋秦灭东周BC221统一六国周敬王卒

目录

变革之象壹应对之策贰变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解放、大交融的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是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

壹变革之象

春秋列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一、变革之象·政局之变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公羊传·桓公二年》郑伯不朝,王伐郑,卒大败,射王中肩。——《左传》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盛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礼崩乐坏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丧失,诸侯纷争【问题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西周至战国政治权力有何变化?

图2与图1相比,王畿之地有何变化?请在图3找到春秋五霸的地理位置。1.春秋时期一、变革之象·政局之变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排位战

秦楚韩赵魏燕齐在左边的地图中标注出战国七雄的大致位置一、变革之象·政局之变2.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大夫出上下失序宗法分封制瓦解,战国兼并生死战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盛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战国策》书录

分别指出诸侯国的数量、图例、北部民族数量的变化,原因何在?呈现怎样的趋势?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诸侯国竞争更趋激烈,形成区域强国战国时期修建了长城靠近中原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消失了王室衰微,分封制下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四夷势力进一步向中原发展。局部统一形成,国家日益趋向统一。趋势变化原因

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春秋:“尊王攘夷”战国:追求统一华夏认同华夏认同: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一、变革之象·民族之变【问题探究】结合教材正文与地图,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尊王攘夷”战国:追求统一华夏认同

华夏认同民族融合华夏与蛮夷的分别,并非在于种族,而在于是否认同华夏文化。面对异族,周王室先通过婚姻,进行册封;再结合宗法与封建,将异族融入华夏文化,拓展华夏意识。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周边民族国家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今泛指中国各民族人民。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变革之象·民族之变华夏民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河南一带)的原住居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

华夏认同观念的影响1.促进了民族融合2.有利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认同3.为多元一体格局奠定基础4.有利于国家认同一、变革之象·民族之变

一、变革之象·经济之变1.农业进步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战国时期的铁制农具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西门豹渠

流行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范蠡子贡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一、变革之象·经济之变2.工商业繁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商业:货币流通广泛不少工商业主富比王侯

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农业生产力提高出现个体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ftxxy5089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我是一个从事多年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