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药疹基层诊疗指南(最全版) .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概述

(一)相关定义

由药物引起的非治疗性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皮

肤是药物不良反应常见的靶器官之一。药疹(drugeruption),亦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属于皮肤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adversedrugreaction,cADR),指

药物通

过口服、注射、吸入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性皮损,严重者可累

及机体的其他系统[1]。药疹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见病、多发病。

(二)流行病学

针对某种药物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或单一机构的药疹发病率报道较少。

美国一项22000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氨苄青霉素导致药

疹的发病率为5.2%[2]一项法国的研究显示住院患者药疹发病率为0.36%[3];北京某医

院调查发现其住院患者的药疹发病率为0.22%[4]。

(三)分型分类

根据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轻型药疹和重症药疹两种类型。

轻型药疹指除重症药疹以外的其他类型的药疹,临床表现多样,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

分类:麻疹型或猩红热型药疹、荨麻疹型/血管性水肿型药疹、固定型药疹、紫癜型药疹、

痤疮型药疹、湿疹型药疹、光敏性药疹、多形红斑型药疹(轻型)等[5]。

重症药疹主要指以下3种类型[6]: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epidermalnecrolysis,TEN)、伴嗜酸粒细

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的药物反应

(drugrashwitheosinophiliaandsystemicsymptoms,DRESS)急性泛发性发疹性

脓疱病(acutegeneralizedexanthematouspustulosis,AGEP)。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1.个体易感因素: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存

在明显的差异性,同一个体不

同时期对相同药物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前者取决于遗传因素(具有相关易感基因、药物

代谢酶相关基因缺陷等),后者与个体生理状态、所处环境的改变密切相关。

2.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类型:引起药疹的致敏药物种类繁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

遇到的包括:①抗菌药物类;②非甾体类解热镇痛抗炎药

(NSAIDs);③抗癫痫及镇静催眠药;④抗痛风药物;⑤中草药等[7,8]。

药疹类型与药物种类高度相关,SJS/TEN最常见的致敏药物是抗菌药物类和抗痛风药物,

其中,别嘌呤醇占据抗痛风药物第1位(94.06%)[8,9,10]。基层医务人员在治疗痛风患者选

用药物时需高度警惕别嘌呤醇诱发重症药疹可能[11],别嘌呤醇相关的SJS/TEN病例在中国

南方较多(11.7%比4.3%),而NSAIDs相关的病例在中国北方较多(8.7%比3.3%)[9]

3.皮肤不良反应与药物因果关系判断:联合用药在临床诊疗中十分常见,判断皮肤不良

反应与药物“肯定有关比较困难,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判定为“很可能有关“或”可能有关。

致敏药物的判断中,病史的询问非常重要。我们可以借助相应的评估工具来判定,最常用的

评估工具是Naranjo药物不良反应概率评估量表[12],5分以上(含5分)可判定为“很可能有

关”,敏感性高。评分标准见表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二)发病机制

大多数药疹的发生与变态反应相关。药疹只发生在少数易感体质患者,与机体二次致敏

相关,常见潜伏期4~20d。药物激发变态反应的能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药物的分子特

性、药物代谢的个体差异、遗传背景及接受药物时个体的状况等[1]。变态反应的类型包括:

(1)I型变态反应:又称为IgE依赖的药物反应,相同的抗原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与先

前产生的致敏IgE结合,引发肥大细胞与嗜碱粒细胞脱颗粒,最终表现为一系列皮肤黏膜反

应。

(2)Ⅱ型变态反应:又称为药物诱导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