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构架——肌质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构架——肌质理论一、兰色姆的“构架——肌质”说被称为“新批评理论的真正奠基人”的理论家兰色姆所提出的“构架-肌质”理论,引起了文论界的普遍注意。兰色姆提出的“构架―肌质”说,在对“文学性”的探讨方面,要比“反常化”理论更合理一些。某些精神病人的胡言乱语,反语法,反逻辑,难道也是文学不成?有些现实主义作品,语言平实,文学性却并不欠缺,它们的文学性又在哪里?1941年,兰色姆题为《纯属思考推理的文学批评》的演讲。他说:“诗的表面上的实体,可以是能用文字表现的任何东西。它可以是一种道德情境,一种热情,一连串的思想,一朵花,一片风景,或者一件东西。”他认为,这些“表面上的实体”,可视为诗的逻辑核心,是诗中可以意解,可以换成另一种说法的部分。这一部分就是诗的“构架”。而诗之所以成为诗,并不取决于它的构架,而是取决于在诗的处理中增加了的一些东西。这些增加了的东西使诗的“表面上的实体”“发生了某种微妙的、神秘的变化”。这些累加成分才是使诗成为诗的那一部分,才是文艺理论家应该寻找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肌质”。兰色姆所说的“诗”,虽然主要是指我们通常所说诗歌,但其内涵又大于狭义的诗歌,有些近似于西方“诗学”所涉及的“诗”,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兰色姆用了两组著名的比喻。他把诗(文学)比作一个民主政府,其特点是不压制它的公民,使公民能自由发挥个人独立的性格。而相对应的散文(非文学)就是一个极权政府,其特点是把它的公民只看作是国家的机能部分,对公民的特有的性格不加扶持。同时他又用房子来比喻,用房子的梁和墙来说明构架,用房子的装饰来说明肌质。两所房子的构架可以是一样的,但因装饰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品质。用兰色姆自己的话来说吧:“像一所房子一样,它显然有一个‘蓝图’,或者说一个中心逻辑构架,但是同时它也有丰富的个别细节,这些细节,有的时候和整个的构架有机地配合,或者说为构架服务,又有的时候,只是在构架里安然自适地讨生活。”二、构架——肌质的实例考察先说诗。乳原的《钓者和鱼》:一排柳一排起皱不起皱的脸一排脸一排索取的眼睛一排眼睛一排贪婪的长竿一排长竿一排呼喊的香饵一排香饵一排深藏的钩一排钩等着鱼稚嫩的鱼馋嘴的鱼超聪明的鱼这首诗的表面实体,可分为事件和意蕴两个方面表达。作为事件,可以说成:一些人在钓鱼;一排人在垂钓;钓者在等鱼儿上钩……意蕴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生活中处处都有引诱,一不小心就会失足;人生处处都有陷阱,一失足就成千古之恨……但这些说法没有肌质化,都不是艺术。如果换一些艺术语言来表达,形成与本诗不同的肌质,还可以写出文学作品来,但那已不是这一篇作品,而成为另一篇。《钓者和鱼》鱼儿在水中合理地游动钓者在岸上合理地等待鱼儿有的是畅游的自由钓者有的是等待的耐心看不到美食的光彩听不到鱼饵的呼唤辜负了钓者们殷勤等待的决不是一条真正的鱼钓者和鱼该信奉不同的真理倘若有人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鱼就可能有一出悲剧的诞生如果采用诗的肌质化的手法重新表达这一意思,也不再是这首诗,而变成了另外一首诗。鲁未的一首无题诗CometotheorchardinspringThereislightandwine,andsweetheartsinthepomegranateflowersIfyoudon’tcome,thesedonotmatterIfyoudocome,thesedonotmatter周春塘译:请一游春天的果园吧!那里有醇酒阳光,石榴花里还有贴心的娇娘。假如你不来,他们并不生气。假如你来了,他们也不那么在意。林中明首译:春色满果园,酒醇光耀眼。榴花红似火,映照美人颜。君若不克至,彼亦无伤嫌。君若翩然临,彼亦无欢言。林中明次译:光酒红颜,榴火花间。君若不至,彼无伤嫌。君若翩临,彼无欢颜。再如前面曾提到过的《伤心的女子》,其表面实体是一个女子手拿毒药准备自杀,这根本不可能是诗。用肌质化方法加以表达之后,它就变成了诗。失恋,这是一个生活中的事件,可以成为文学表达的主体。但直接表达肯定不是文学,邵洵美是这样写的:初见你时你给我你的心,里面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再见你时你给我你的话,说不出的是炽烈的火夏。三次见你你给我你的手,里面藏着个叶落的深秋。最后见你是我做的短梦,梦里有你还有一群冬风。散文的肌质史铁生《我与地坛》中有一段很精彩的文字:“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