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各地一模作文题目汇编,含立意范文.docx

2024年高考语文各地一模作文题目汇编,含立意范文.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

教考衔接:科学家精神

(广东省2024年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自花授粉作物自交不退化,因而杂交无优势”的论断明白无误地写在美国著名遗传学家辛诺特和邓恩的经典著作、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科书《遗传学原理》中。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袁隆平不打算退却。1966年,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世界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以上材料选编自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的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体现了中国科学家精神,对我们的学习和成长颇具启示意义。请选准角度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勇于挑战、敢于质疑

2.追求真理、坚持自我

3.坚持不懈、不怕困难

4.勇于创新、深入探索

例文:

质权威而勇开创,方得稻菽千重浪

权威否认,年轻的科学家未受专家之见的肘掣,决然地向传统观念发出最有力的挑战;案例无先,袁老以信念为杖,在霜露荆棘中开创一条育稻之路;稻菽千重,是多少个不曾退却的夜晚成就了杂交水稻的新纪元?

袁老留给我们的,不只是“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喜悦;在袁老挑战权威的论断中,在袁老敢开先例的勇魄里,我们青年看到了中国科学家们的精神,历久弥新代相传。谨记之彪炳事迹,慎思之成功源泉,汲取之精神力量,吾侪青年方可续之荣耀,优化学习、收获成长、实现高蹈。

正视权威,以不盲从的理智,涵养创新的智慧,奠定成功的肇基。

权威之见并非金科玉律,更不是万古箴言。遗憾的是,多少踌躇满志的青年,多少本能改变世界的想法被扼杀在权威与定论中。正如失去发现激素良机的沃泰默,正如无数个在百老汇被权威、前辈批评后黯然神伤的背影。他们难道没有努力的毅力和念头吗?不,是因为他们面对权威的方式是仰视,对定论的态度是盲从。因此,他们失去了成功的良机。倘能像中国科学家那样涵养创新的智慧,那么他们的名字也许被更多人铭记。君可见袁老挑战辛诺特和邓恩的权威观点,就像使中国印刷业“迈向光与电”的王选院士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理论,不顾国外专家的否认;就像创造“于氏结构”的于敏不被国外理论权威所制……以不盲从的理智正视权威,青年才能收获更多的发展机遇。

勇于开创,吾侪青年当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正如科学家“力行险道千重峻,为创新行开世功”的开创精神般,吾侪青年,应敢于做前人没做过的事,“嚼别人没嚼过的馍。”袁老在毫无先例的情况下开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于是获得成功。这样的“开创者”在中国科学家中并不罕见:探月工程师杨孟飞常常为箭器分离的稳定性担忧。翻遍中外案例,他发现从未有过远距操气控制分离的先例。于是他不再依赖已有的经验,从现实的技术状况着手,提出“三机容错”的解决方案。他们的事例告诉我们,勇于开创,才能取得突破,才能敲开现下的险阻,逼近成功的彼岸。

以袁老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用行动展现了“质疑权威不宥定论”和“勇于开创敢作先锋”的精神。吾侪青年既明之,当贯彻之:对于社会中某种流传的观点,不妨“冷眼向洋看世界”,多问几个“真的吗”,涵养不盲从的智慧;对日后研究的未知问题,敢于开创作先锋,成为时代的“创客”和“闯将”。如此,稻菽千重浪便在眼前,成功与荣耀将由我们续写!

02

思辨作文:仰望他人

(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份质量检测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诗经·小雅》中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像高山一样崇高的品德令人仰望,如大道一般光明的行为让人循行。有人认为仰望得太高,贬低的只有自己;也有人认为不尽然。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

1.仰望贤者,见贤思齐。

2.何必仰望他人,我自“风情”万种。

3.仰望他人是见贤思齐,平视他人是坚守自我。

例文:

仰望他人成就自我

《诗经》有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曾云,“见贤思齐焉。”对于德行高尚、才华出众之人,我们应当仰视其高,向之学习,以之为范,这样方可更好地立身于世,成就更好的自己。

仰望他人,让我们有更明确人生目标。对于贤达,我们虽不能至,但一定心向往之。那些优秀的人,他们是我们心中的方向,是我们前进的目标,是我们穷尽一生到达的彼岸和高峰。司马迁仰望至圣先师,升华个人人格,开创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先河,也成就了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