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

高中语文课件:以意逆志知人论世.ppt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意象(有意味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要了解诗人诗歌的风格。因为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艺术风格,这也是作家成熟的标志。掌握了其生平和风格,就可以由此及彼类推诗人其他作品。二、要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时代背景。另外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三、时代不同,精神迥异。“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人。南宋爱国词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22岁率领数千人起义抗金,后又与耿京的义军合并。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后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并率万人南下归宋。他不顾官职低微,进《美芹十论》等奏疏,提出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辛弃疾的词风有许多与陆游相似之处: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并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写出了时代的期望和失望、民族的热情与愤慨。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问: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答: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日非,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说,“欲说还休”。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悲凉,意味深长。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①行人:指因金兵南侵而逃难的人。②鹧鸪:一种叫声凄厉的鸟,其叫声谐音为“行不得也哥哥”。(1)解释:“长安”、“无数山”、“毕竟东流去”(2)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长安:指沦于敌手的宋国都城(汴京,开封也可)无数山:暗指不图恢复只求苟安的南宋小王朝内大大小小的投降派。(南宋朝廷内的投降派)毕竟东流去:暗指力主抗金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2)思想感情:极端悲愤忧郁的心情,对主和派的强烈不满,渴望恢复中原的爱国思想。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