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题材分类.ppt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专题之题材分类.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第31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石头城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故国的没落荒凉,诗中句句是景,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第32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击社会现实。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杰作。

第33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常见鉴赏的手法:用典、对比、虚实结合、借古讽今表达感情: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常用鉴赏术语对历史盛衰无常的慨叹/借古讽今【讽当朝统制者昏庸:苛税/大兴土木/战乱/荒淫无度/无能】凭古吊今、怀古伤今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第34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1、“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为陈后主所创,一般被认为是杜牧在其诗句(泊秦淮)中也用了这个典故。2、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用什么手法来强调这个主题的?亡国之音隔江犹唱后庭花吊古伤今对比第35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鉴赏举隅第36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①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即可。)第37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②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第38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39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边塞诗征战诗㈠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第40页,共4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如“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

文档评论(0)

lan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