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VIP

2024届广东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3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孟子之适魏,正当魏人败于马陵,秦人掳其公子卬,魏之为国可谓困矣。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盖其兵屡败意夫孟子之来必有奇谋秘计以取胜于邻国而洗其屡败之过也。故问孟子用兵何若而利,何若而不利也。而孟子则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②然孟子学子思者也。尝问牧民之道何先,子思曰“先利之”。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人,亦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

③孟子之学子思,既知夫仁义为利之大,而其对梁王,则终不以利言之,何哉?善夫温公[注]之论:“子思、孟轲之言一也。夫惟仁者为知仁义之利,不仁者不知也。故孟子之对梁惠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此说可谓尽之矣。

④盖仁义非无利,仁义之利,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与世俗而言仁义之利,彼将以利心而求于仁义,果何以得仁义之利哉?以利心而求于仁义,虽近仁义,而卒不免于利。故惟孟子则可以与之言,非孟子而与之言,则失之矣。盖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则失人;不可与之言而与之言,则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⑤孔子之所以罕言利者,罕与世之人言也。夫子之道传之子思,子思之道传之孟子。夫子罕言利,而子思言之于孟子,此子思之所以为善学夫子也。子思既言利,而孟子则不言之于梁王,此孟子所以为善学子思也。譬如医家之用药,此人所用之药,不可以用之于彼人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为墨子而言则可,为始皇而言之则不可。俭非圣人之中制,为魏晋之君俭啬言之则可,为武帝言之则不可矣。

(节选自林之奇《论子思言利孟子不言利》)

[注]温公,指司马光。

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盖其兵屡败A意夫B孟子之来C必有奇谋D秘计以取胜E于邻国F而洗G其屡败之H过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往、到,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词义相同。

B.有以,指有什么,与《劝学》中“无以至千里”的“无以”意思相反。

C.固,本来,与《过秦论》中“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的“固”词义不同。

D.何以,即以何,与《屈原列传》中“是以见放”的“是以”结构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国在马陵战败,公子卬被秦国掳掠,魏国处境非常艰难,魏王希望远道而来的孟子能够帮助魏国改变这种处境。

B.孟子向子思学习治民之道,子思告诉他要以利为先,但孟子认为君子应该以仁义教人,建议魏王治国要注重仁义。

C.与世俗之人谈论仁义之利,可能使他们从利益出发求取仁义,但即使接近仁义,最终难免因求利而失去仁义之利。

D.可以与墨子、魏晋之君谈论节俭,而不能与秦始皇、汉武帝谈论节俭,这是因为节俭并不是圣人遵循的中庸之道。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诈也,此为不利大矣。

(2)故孟子之对梁惠王,直以仁义而不及利者,所与言之人异故也。

14.子思言利与孟子不言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为什么?

【答案】10.ACF11.A12.B

13.(1)在上位的人不仁,那么在下位的人就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无法安分);在上位的人不义,那么在下位的人就会乐于做欺诈的事,这就造成了最大的不利。(2)所以孟子回答梁惠王时,只谈仁义而不谈及利,是因为跟他说话的人不同的缘故。

14.子思言利和孟子不言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子思和孟子都认为仁义也能获利,但只有仁者明白仁义的利处,不仁者是不明白的,所以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回答,可以做到不失人、不失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句句意:大概是因为他们军队屡次战败,猜想孟子前来,一定有奇谋秘计,用来跟邻国作战取得胜利而洗刷他们屡次战败的过失。其中“盖其兵屡败”表示推测原因的,后面是结论,所以在A处断开。而“孟子之来”是主谓结构,也是后文内容的前提条件,应在C处断开,表示强调的意味。“取胜于邻国”是状语后置句,可在前面的F处断开。

故选ACF。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和文言句式的能力。

A.“孟子之适魏”句意为:孟子到魏国的时候。适:往、到。“始适还家门”句意为:刚出嫁不久便被赶回家里。适:出嫁。“适”词义不相同。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内容的的能力。

B.“孟子认为君子应该以仁义教人,建议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