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第三、四、五章.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

第三讲晚清时期的学前教育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2、分析并述评清末蒙养院制度。3、理解康有为“公养”、“公教”思想及评价。4、理解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及评价。教学重点: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颁布、蒙养院制度。教学难点:康有为、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及其评价。第一节蒙养院制度的确立一、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派有关学前教育的主张有:(1)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2)引进西方心理科学,促进学前教育的科学化.(3)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体系.(4)提倡女子教育,为幼稚师资的培养莫定舆论基础.第一节蒙养院制度的确立二、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一)封建传统教育在形式上的结束(二)蒙养院制度的确立1、蒙养院的意义、对象2、蒙养院的设置3、蒙养院保教要旨4、蒙养院课程5、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6、蒙养家教合一第一节蒙养院制度的确立三、蒙养院制度的实施(一)蒙养院的兴办1903年秋,湖北省立幼稚园在武昌成立,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幼儿教育机构。清末蒙养院按其性质,可分为官办蒙养院和私立蒙养院两种。第一节蒙养院制度的确立三、蒙养院制度的实施(一)蒙养院的兴办第一,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向学前教育社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第二,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与之适应这个一般规律,又反映了它是一种自上而下被动出现的特点,是随着近代学制的出现而勉强确定的。第三,蒙养院的办院纲领,体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既不肯放弃传统儿童教育的核心——封建伦理道德的灌输,又具有近代社会学前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第四,严重抄袭日本的学前教育。(二)蒙养院师资的培训第二节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一、生平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戊戌变法的发动者和领导者,最早鼓吹借助西方经验推行政治改造的改造者之一,也是我国近代儿童公育思想的最早倡导者之一。讲学:广州创设了万木草堂,在桂林创办了广仁学堂,晚年在上海创办了天游书院。他讲学的主要特色是“融政治宣传于讲学之中”。他具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的“大同”思想。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第二节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二、论儿童的公养”、“公教”在《大同书》中,康有为把旧社会的苦难,归于家族的存在。学校教育机构为小学院、中学院、大学院。学校在院址选择上都应注重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大同社会学校机构的内部设施均极为完备。各级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确立,应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相一致。康有为提出的“公养”、“公教的教育理想,是一个终身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前后相接,二十年一贯制。这不但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也是无法实现的,但它却有鲜明的反封建性和民主性,是进步的。第二节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三、论胎教(一)胎教的意义1、正本。2、防感清源。(二)胎教内容和实施方法1、适宜的环境的选择2、胎教的宗旨及保胎、养胎3、孕妇的教育四、论婴幼儿教育(一)环境的选择(二)教育宗旨(三)管理制度第二节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总之,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公养”、“公育”的思想,强调胎教的意义,阐述了胎教的内容和方法,阐发了婴幼儿教育宗旨和管理制度等,实质上是以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为蓝本而进行的设计,虽然未能实现,但在思想上有冲破封建传统学前教育的进步意义。同时,他的构想也存有唯心主义和封建教育的糟柏,予以否定。第三节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一、生平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我国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杰出的教育家。曾任光复会会长、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1907年5月,蔡元培前往德国学习。武昌起义后,蔡元培回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就任教育部第一任教育总长,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奠定了民国教育的基本规模。1917年1月,受邀就任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