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法律与教化+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二轮复习.pptxVIP

专题九+++法律与教化+课件--2024届高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历史二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题目:女儿举报老爸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人情?法理?法律与教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专题九法律与教化防范与惩处教育与引导相辅相成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罗马法的基础上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西方第9课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与引导。短时段时空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秦汉至隋唐时期先秦时期宋元明清时期律令儒家化理学、乡约教化德治与法治之争中华法系确立礼法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教化法律都是社会治理的工具早期中国可能已经有了法律成文法的产生引发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周朝春秋郑国《九刑》《左传》记载子产“铸刑书”夏朝商朝《禹律》《汤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笔记:1、夏《禹刑》商《汤刑》等习惯法,可能已经使用法律治理国家。2、西周《九刑》,建立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3、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引发早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儒家以礼治国,强调德治。不适用于兼并战争,不被各国君主重视。法家以法治国,强调法治。在法家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落实基础:一、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材料一:P46史料阅读先秦时期特点:德治与法治之争;重视刑法材料二:?先秦儒家没有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甚至还遭到了秦始皇毁灭性的打击,先秦儒学的内容体系充满着浓重的、温柔淳朴的伦理亲情色彩,显得“迂远而阔于事情(脱离社会现实)。材料三: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1)根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法家关于治理国家的核心观点分别是什么?(1)儒家:以礼治国,强调德治。法家:以法治国,强调法治。(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法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重用的影响。(2)影响: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一、基础知识落实(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重点知识:1、先秦时期的社会治理:法治和德治的出现(1)夏商周可能已经使用法律治理国家,据记载,夏朝制定《禹刑》(2)西周制定了周礼,提出了“敬天保民”思想,初步形成了德治和法治并存的局面2.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1)背景:列国纷争,礼崩乐坏,诸侯国君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儒家和法家分别提出了各自的治国之策2)法家盛行①主张: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奖励耕战。韩非子认为君主不要谈礼义,主张君主专制;②地位:这些思想适应了诸侯国富国强兵的现实要求,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被诸侯国君采纳,秦国极力推崇法家治国之策而统一全国③问题:单纯依靠法令治国,忽视社会教化,容易激化社会矛盾,秦朝速亡就是例证.(3)儒家独尊:①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并不适用于诸侯争霸、兼并战争激烈的时期,不被各国君主重视②汉代儒学独尊地位: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将儒家德治的思想与法家法治的思想融合,适应了大一统中央集权统治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获得独尊地位③评价:德治与法治之争以法德融合结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文化。课堂探究:礼与刑的关系比较礼与刑的关系项目礼刑规范对象贵族内部、平民之间相互关系违反礼的行为、侵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行为与犯罪之间关系“禁于将然”,即防范犯罪“惩于已然”,即对犯罪行为和实施主体予以惩罚实施手段教育、舆论手段刑罚主要原则贯彻“亲亲”“尊尊”原则以残酷的身体刑(肉刑)为主要内容作用确认和维护伦理和等级关系,实现礼的制度化以强制力为后盾,更有效地维护礼与社会行为间的关系出于礼入于刑不同身份等级的人员适用的原则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二、秦汉至隋唐的法律与教化律令的儒家化过程(礼法结合)过程深化:魏晋完成:唐朝开始:汉朝020103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儒家经典解释法律,将儒家礼的精神注入法律之中,开启了法律的儒家化进程。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律令的儒家化。法律的儒家化,至唐律基本完成。★中国古代法律及法律儒家化的趋势?笔记1、汉代:汉武帝后儒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