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ISO9000基础知识(员工).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光电-ISO9000基础知识(员工)ISO9000基础知识SunnyFu2006/04/08一、ISO基础知识1.ISO简介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联合会﹐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其前身是国际标准化协会ISA,成立于1928年,1942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解体。1946年10月14日,中、美、英、法、苏等25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开会,决定成立新的标准化机构——ISO)。现有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的117个成员(包括欧共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所有成员,美国、日本、中国、新加坡等),各工作人员来自于各成员国。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2.ISO的作用与宗旨ISO的建立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可变性去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因此,其作用可归纳为推动和协调国际标准化工作,发布国际协调标准,以及推动国际标准的使用。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朮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3.ISO9000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和发布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系列国际标准。由ISO/TC176制定。ISO制定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名称外,还有编号。编号格式是:ISO+标准号+[杠+分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缩写,也是国际标准的代号;9000——发布标准的编号。ISO/TC176是ISO组织中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79年,是在原ISO/CERTICO第二工作组“质量保证”的基础上成立的,旨在发展一套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9000。4.质量体系标准发展演变4.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早在五十年代末美国在军用产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经验基础上发布了美国军用标准MIL-Q-9858。基于相同概念的各种质量体系标准不断发展起来,英国据其早期的质量体系标准及国防部DEF-STAN05的经验,在1979年发布了BS5750。1987年,以BS5750为蓝本的ISO9000系列标准正式问世。4.2质量体系标准的发展演变可简列如下:标准颁布年号颁布机构MIL-Q美国军用标准(质量大纲要求)AQAP1969年北约联合质量保证出版物ANSIN45.21971年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协会ASME分别发布了一系列有关原子能发电和压力容器生产方面的质量保证标准。CSAZ2991975年加拿大标准协会B英国标准协会IS国际标准化组织IS国际标准化组织IS12.15国际标准化组织4.3GB/T19000系列标准是由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的中国国家标准。GB——中国国家标准的代号;T——推荐性标准的代号;19000——国家标准发布的编号。4.3.1中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2000年12月28日正式颁发了等同采用的GB/T19000-ISO9000系列标准,于2001年6月30日起在全国实施。ISO9000:2000系列标准由4个核心标准和1个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以及一些补充标准组成:核心标准(1)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2)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3)ISO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4)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5.ISO9000:2000的实施对组织的好处1)顺应世界潮流,迈向国际化;2)维持市场竞争能力;3)满足顾客/合同的要求;4)提高质量管理与技术水平;5)改善管理及优化运作流程;6)建立以体系为主导,而非依靠个人的运作模式;7)通过作业的文件化,减少工作的偏差和提高效率。6.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原则二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

文档评论(0)

xinfeiy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