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二.docx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二.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统编版高二

内江六中2021—2022学年(上)高2023届入学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学集团在文学创作走向自觉的过程中有着莫大作用,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文学创作则更是其中的典型。鲁迅先生曾在文章中提及:“曹丕的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印证了日本汉学家铃木虎雄曾提出的这一论断:“魏代是中国文学的自觉期。”追溯当时的相关政治文化背景也不难看出,在动荡的社会中,文人深刻意识到了人生的身不由己与渺小脆弱,开始转而注意到了人在短暂生命中的存在意义——这便凸显出了当时文人已经将目光转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上,表现在文学创作中,就是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而这一特点,在三曹父子的诗歌创作与文艺思想中更是清晰可见。

②建安时期的文学自觉首先体现在诗人主动发挥了诗歌的抒情性与非功利性,更多地转向了对自身生命和个体情感的抒发。曹操就曾在《短歌行》中抒发对时间的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并在《龟虽寿》中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彰显自己的雄心抱负。而除了诗歌之外,建安时期的文人也通过多种文学样式作为自己情感的寄托,曹植就曾借《洛神赋》表现出追求理想而不得,以至于理想幻灭的哀怨悲戚,曹丕的《与吴质书》中,亦是将真挚恳切地对亡友的追思与对时光逝去的慨叹娓娓道来。

③除了注重文学的抒情之外,建安诗人也开始对诗歌创作中的形式问题进行有益探索。“三曹”中曹操所留下的诗歌,多以四言乐府诗的形式出现,而曹丕的《燕歌行》则开创了七言诗的先河,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明代学者胡应麟便曾赞:“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而直到曹植的《洛神赋》出现,中国文人诗追求声律、讲究词采、工于对偶修辞的特点发展至崭新阶段,其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等句子文采卓然,至今依旧给读者以文学之美的享受。

④与此同时,建安文人不仅着眼于文学自身,还对文学理论进行了新的探讨与认识。曹丕的《典论·论文》至今仍是中国保存最久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提出了诗人的风格气质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从创作主体入手进一步讨论了人与文学的关系问题。

⑤建安文学中,以三曹父子为代表的文人群体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文学的抒情性与非功利性特征得以彰显,并在诗歌创作的形式上,也更加体现出了新的审美追求,中国文学至建安时期,再次得以发展与升华。

⑥鲁迅先生曾盛赞建安时代:“从这个时候起,人们开始意识到了文学有它自身的价值与独立的地位。”建安文人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了古直悲凉、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并在这种美学思想中将对人生短暂的思索、对政治理想的高昂融于一种浓郁的悲剧色彩之中,使自身个性得以明显张扬,“文学的自觉”正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此后,“建安风骨”一直被后世诸多诗人大力推崇,在文学史与文学批评史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摘编自《论建安时期三曹的文艺美学思想》,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文人们所处的魏晋时期的社会不曾动荡不安,那么他们便不会意识到人生的身不由己和渺小脆弱。

B.直到曹植的《洛神赋》出现,中国文人诗才从声律、词采、修辞等外在的形式上开始有了新的发展。

C.曹丕的《燕歌行》开七言诗先河,而《典论·论文》则是中国保存时间最长久的文学批评理论著作。

D.“建安风骨”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后世诗人一直都大力推崇“建安风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采用总—分的结构,详细论述了建安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学自觉的内涵。B.文中运用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述了曹氏父子三人的文学作品对文学自觉的推动作用。C.第二段引用曹操的诗证明诗人将诗歌作为情感的寄托,对自身生命和个体情感进行抒发

D.从整体来看,本文在论述文学自觉的内涵时各部分说理充分,层次清晰,详略得当。

3.下列选项中的语句不能体现“文学自觉”内涵的一项是(3分)(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诸葛亮《出师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6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