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15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含解析).docVIP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重难点15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难点15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秩序

目录

HYPERLINK核心知识脉络图详览

HYPERLINK命题点与易错点解读

HYPERLINK常考重难点概念突破

限时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

按住ctrl键,同时点击目录,即可跳转到对应内容

(文件夹中附有pdf版高清导图,可以配套使用)

1.一战转折是凡尔登战役,二战转折是三大战役。

解读: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战役以法国的胜利告终,它标志着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中。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苏联获得战争胜利,彻底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德国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之后的库尔斯克战役使德军在苏德战场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中途岛海战推动太平洋战场出现有利于盟军的转折。阿拉曼战役则扭转了整个北非战局,盟军从此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

2.大危机带来通货紧缩和贸易保护,激化了国内矛盾,造成国际关系紧张。

解读:1929年经济危机的关键问题是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所以物价是下跌的,生产是萎缩的,造成的结果是通货紧缩而不是膨胀,而工人的大量失业则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为了保护国内市场,各国纷纷推出贸易保护措施,这大大增加了各国的出口难度,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局面。

3.罗斯福新政影响最全面的措施是美元贬值,但是进一步恶化了国际关系。

解读:美元贬值对内能刺激生产,对外能刺激出口,对农民能减轻负债,对企业能增加投资,所以影响较为全面。但是,由于人为贬值是各个国家都可以进行的措施,所以引发了货币战争,恶化了国际关系。

4.凡华体系没有合理安排战败国,雅尔塔体系没法合理安排战胜国。

解读:一战后的巴黎和会英美法三巨头意见不一,最后的协议中法国略胜一筹强行打压德国,却又没有力量去落实,最终坐看德国日益壮大,成为二战策源地。二战后,美苏两大巨头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最终走向两级对峙,使得联合国的公正性、有效性大打折扣,不利于战后世界局势的向着有利于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发展。

5.两极对峙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解读:在革命史观的视角下,很容易把两极对峙的根本原因定义为意识形态冲突。但是今天更多考察的是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所以根本原因要定义为国家利益,主要指的是美苏两国都有想称霸世界的野心。

6.美苏军事实力相当,意识形态相对,经济实力不相称。

解读:冷战从一开始就是不均衡的对抗,苏联的经济整体实力始终落后于美国,只是二战贡献和军事扩张,使得它有了抗衡美国的筹码。最终苏联的命运也说明了国际较量根本的因素还是经济实力。

7.国际格局变化包括维也纳体系瓦解、凡华体系建立、雅尔塔体系建立、苏联解体等;多极化是一种趋势而非格局。

解读:国际格局描述的是相对稳定的国际状态,维也纳体系、英国称霸、凡华体系、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这样相对长时期稳定的状态我们才能叫国际格局。多极化是始终波动的,除了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相对稳定之外,各个力量体的变化波动性很大,所以只能叫趋势。

8.马歇尔计划不仅促进了西欧经济恢复,还促进了西欧的联合。

解读:马歇尔计划的初衷是拉拢西欧抗衡苏联,所以具有意识形态色彩。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美国的确实实在在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复苏,并且推动了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一个联合的西欧对战后初期的美国来说是符合国际战略的,只是随着欧洲联合体的不断扩大和发展才和美国有了一定的冲突。

【萨拉热窝事件】在德国的大力支持下,奥匈帝国决定在邻近塞尔维亚边境的波斯尼亚萨拉热窝举行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时间选定在6月28日(这一天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为了显示自己的自信,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热窝巡视。这一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黑手社”和波斯尼亚当地的秘密民族主义团体“青年波斯尼亚”拟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计划。最终来自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的一名学生普林西普开枪打死了大公夫妇,这一事件被推动战争的两大军事集团所利用,加速了一战的爆发。普林西普本人被判20年有期徒刑,1918年因健康问题死于监狱中。

【巴黎和会】一般指1919年1月18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27个战胜国的代表参加。苏维埃俄国没有受到邀请,德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奥地利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会议由美、英、法、意、日5国各出2名代表组成的最高理事会控制。实际上,重大问题都由美、英、法三国代表决定。它是帝国主义国家安排战后世界秩序的会议,也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法国因深受战争伤害及对历史上德国数次对法国的侵略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