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三总复习.docx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三总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高三总复习

考点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答题技巧

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过对比确定答案

1、审清题干,了解考查角度。

“概念”考查通常是让学生判断所给选项是否与概念的含义相符合。

2、筛选信息,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筛选信息需要考生站在全文的角度去整合分散在文章各个部分的与概念有关的信息。

3、通过对比,确定答案。

要注意选项与概念相关信息的对比,判断选项是否与概念的内容相符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上有迢迢河汉,下有滔滔江水”。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我们灿烂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奥秘就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而典籍,正是中华文化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是永远给中华儿女以精神滋养、提醒我们不断进行精神反刍的范本。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谁都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上下五千年而文脉不绝,根本在于一代代华夏子孙典籍为媒、薪火相传、接续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文化典籍往往是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典籍,将中华儿女的民族品格、民族精神高度浓缩在字里行间,凝聚成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

观成败、鉴得失、明是非、知兴替。优秀典籍,既是中华民族的共享记忆,也是我们与历史的精神接续。既见证了我们的昨天、观照着我们的今天,也将福泽我们的明天,福泽中华民族后世千年。书里乾坤大,心中日月长。我们坚信,典籍是国之瑰宝,不能只是“活”在藏书馆、“活”在学者的论著中,还应该“活”在年轻人心中。《典籍里的中国》,就是典籍的传播者、转化人,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探赜索隐、披沙拣金,通过电视独具优势的语境转换,让更多人爱上典籍,自觉传承中华灿烂文化。

——慎海雄《我们为什么要策划》

材料二:

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电视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让我们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所产生的无穷魅力。

《典籍里的中国》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以戏剧化的结构和影视化的表达对典籍进行了可视化、故事化、直观化的艺术转码。“百岁老人”伏生讲述自己一生舍命守护《尚书》的故事,宋应星与袁隆平实现跨越三百多年的握手,司马迁子承父志、著书立说……节目的创新演绎,为我们识读古籍经典、触摸中华文化打开了新的可能。

《典籍里的中国》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其用视觉化的语言呈现典籍的“前世今生”,让我们直观了解一部部典籍的闪光故事、流转传承,它还将那些蕴含在古雅文字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将那些具有当代价值、时代意义的文化精髓展示出来,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和中国文化精神传承的融汇。根植在中华文明血脉中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内含着穿越时空、直抵人心的文化力量。从展现《尚书》中华夏九州的家国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到致敬“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的科学精神,再到讲述《史记》所体现的家国情怀和大一统思想……正是这些闪耀的思想光芒,让节目在声光电交织的宏大场面之外,更有着强大而有生命力、感染力的精神内核。

——人民网2021年04月06日07版评论员张凡《从典籍中汲取自信力量》

材料三:

《典籍里的中国》“打通”了传统文化与大众接受之间的隔膜,让传统文化的优秀文化资源进一步“活化”成为人们喜闻乐见新的文化的表现。

节目第一期《尚书》一开播,即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惊喜。

《尚书》可以说是中国典籍中极为重要,但也相对来说比较难懂和当代人接触相对较少的典籍。一方面它是中国文化弥足珍贵的元典,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涵。另一方面,由于它和当下相隔久远,是上古流传的文书文献,不容易为一般公众所了解,和当代人有更多的“隔”,难以被电视文艺所呈现。但事实证明,这一期很好地让不可能化为了可能,让《尚书》活在了21世纪的电视屏幕上,让普通观众一窥这部中国文化元典的内涵和了解这部典籍的传承和流布历程,在得到关于《尚书》诸多知识的过程中也获得了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可以说,这是以“活”化“隔”的成功探索。

节目通过古今对话,也是以“今”入“古”,跨越历史时空,让古代的历史通过现场演绎的片段来得到呈现,知识的介绍和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播融汇于节目中。节目精心选择了在《尚书》传承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伏生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86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