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治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登革热防治知识第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概述由登革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皮疹、出血倾向、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结肿大。第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概述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区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大约有1亿感染者,其中50万例登革出血热需要住院治疗,25000例死亡。我国以输入性为主,义乌、广东东莞市近年发生过暴发。第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病原学登革病毒(D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共有四个血清型,各个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性。第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理化特性PH7~9最稳定-70℃或冷冻干燥4℃可长期保存登革病毒。50℃30分钟或54℃10分钟、560千周/秒超声音波、紫外线、0.05%福尔马林、高锰酸钾、乳酸、龙胆紫均可灭活病毒。对脂溶剂如乙醚和去氧胆酸钠敏感。第5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播媒介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前者分布于南方沿海,如海南岛等地区,后者则在南北地区广泛存在,以长江以南为普遍。第6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源、宿主人和灵长类动物是登革病毒感染的自然宿主。城市型疫源地,隐性感染者和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和宿主,形成人-蚊-人循环。第7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播途径当人被带病毒的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了的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患者在病毒血症期(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被蚊叮咬,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人与人之间无传染性第8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不同型别毒株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或多次感染。感染后只对同型登革病毒株有较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第9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免疫性登革病毒有4个不同的血清型:DEN-1、DEN-2、DEN-3、DEN-4。人感染登革病毒后产生的IgM和IgG抗体均可以中和登革病毒,对同型产生免疫力,但对异型无保护。第10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免疫性登革病毒急性感染者有两种类型的免疫反应:第一次感染和第二次感染。第一次感染的反应是对黄病毒属的病毒无免疫力的人,其抗体滴度上升较慢,抗体水平较低,并具有相对单一的型特异性。第二次感染发生在以往曾感染过黄病毒属病毒的人,其抗体滴度上升较快,抗体水平很高,且与黄病毒属很多病毒抗原有交叉反应。初次感染急性期可查到IgM抗体,但IgG滴度低;二次感染IgM较低或测不到,急性期IgG滴度高第11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季节分布由于本病的媒介是伊蚊,发病与气温、雨量、蚊虫繁殖有关,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5-10月份。多发生在气温高、雨量多的季节。一般雨后2-3周伊蚊密度上升,导致发病高峰出现。我国海南和广东主要流行季节在3-11月,海南高峰在4-6月,广东为8月。第12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群分布任何年龄均可感染发病。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所有年龄组均发病,但以青壮年为主。在老疫区或地方性流行区,发病年龄多为儿童。在性别上无明显差别。输入性流行区所有职业人群均可感染发病。感染机会主要与被伊蚊叮咬的机会多少有关。任何种族均可患本病,但是在1981年古巴登革出血热流行中,黑人的发病率明显低于白人。第13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临床表现潜伏期为3-14天,一般4-7天主要临床特征:1、突然起病、迅速高热(可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2、三痛及疲乏等症状(头、眼眶、肌肉关节)3、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结膜充血4、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猩红热样)5、出血倾向6、白细胞明显下降或血小板减少第14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临床分型典型登革热(DF)登革出血热(DFH)登革休克综合征(DSS)第15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典型登革热(1)发热:成人病例通常起病急骤,头痛、发热和眼球后疼痛,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发热持续2-7天。部分病例于病程的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上升,称为双峰热或马鞍热型。发热期可有相对缓脉,虚弱感觉常需病愈后数周才能完全消失。第16页,课件共37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典型登革热(2)皮疹:于病程3~6天出现,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

文档评论(0)

努力奋斗的小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