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名著《贞观政要》原文·注释及译文「卷二·直谏(附)」.docxVIP

中国史学名著《贞观政要》原文·注释及译文「卷二·直谏(附)」.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史学名著《贞观政要》原文·注释及译文「卷二·直谏(附)」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直谏(附)

【原文】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①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②,当时莫及,文德皇后③访求得之,请备嫔御④,太宗乃聘为充华⑤。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徵闻其已许嫁陆氏,方遽进而言曰: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自古有道之主,以百姓之心为心,故君处台榭,则欲民有栋宇⑥之安;食膏粱,则欲民无饥寒之患;顾嫔御,则欲民有室家之欢。此人主之常道也。今郑氏之女,久已许人,陛下取之不疑,无所顾问,播之四海,岂为民父母之道乎?臣传闻虽或未的,然恐亏损圣德,情不敢隐。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太宗闻之大惊,手诏答之,深自克责,遂停策使,乃令女还旧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云:女适陆氏,无显然之状,大礼既行,不可中止。又陆氏抗表云:某父康在日,与郑家往还,时相赠遗资财,初无婚姻交涉亲戚。并云:外人不知,妄有此说。大臣又劝进。太宗于是颇以为疑,问徵曰:群臣或顺旨,陆氏何为过尔分疏?徵曰:以臣度之,其意可识,将以陛下同于太上皇。太宗曰:何也?徵曰:太上皇初平京城,得辛处俭妇,稍蒙宠遇。处俭时为太子舍人⑦,太上皇闻之不悦,遂令出东宫为万年县,每怀战惧,常恐不全首领。陆爽⑧以为陛下今虽容之,恐后阴加谴谪⑨,所以反复自陈,意在于此,不足为怪。太宗笑曰:外人意见,或当如此。然朕之所言,未能使人必信。乃出敕曰:今闻郑氏之女,先已受人礼聘,前出文书之日,事不详审,此乃朕之不是,亦为有司之过。授充华者宜停。时莫不称叹。

【注解】

①通事舍人:朝廷的传令官。②姝(shū):美好。③文德皇后:即太宗的皇后长孙氏。④嫔御:皇帝的妾侍。⑤充华:唐时女官名,为皇帝九嫔之一。⑥栋宇:泛指房舍屋宇。⑦太子舍人:官名。唐时东宫右春坊置舍人,掌行令书表肩。⑧陆爽:字开明,魏郡临漳人。生于梁武帝大同五年,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年五十三岁。少聪敏,九岁就学,日诵二千余言。年十七,齐清河王岳召为生簿。擢为殿中侍御史。齐亡,爽、袁文德等俱被周武帝征入关。诸人多将辎重,爽独裁书数千卷。隋文帝受禅,为太子洗马,卒于官。爽入隋后,与宇文恺等撰东宫典记七十卷,行于世。⑨谴谪:责贬。

【译文】

贞观二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的女儿年方十六七岁,是个容貌极为美丽的绝代佳人,当时没有谁能比得上,文德皇后寻访到后,请求唐太宗留在后宫作为嫔妃,太宗就聘她为充华。诏书已经发出,册封的使者尚未动身。魏徵听说她已许配给陆家,急忙进谏说:陛下身为万民父母,抚爱百姓,就应当忧百姓所忧,乐百姓所乐。古来有道德的君主,皆能想百姓所想。所以君主居处台榭,就想使百姓有房屋安身;君主吃美味佳肴,就想使百姓不受饥饿;看到嫔妃,就想使百姓有婚配成家的欢乐。这才是做君主的正常道理。如今郑氏之女,早就许了人家,陛下毫不考虑就要她进宫,也不打听询问,这事传到全国,难道是做百姓父母的道理?我听来的传闻虽然不一定确实,但惧怕圣上的美德有所亏损,不敢隐瞒自己的看法。君主一举一动都有史官记录,希望陛下要特别多加考虑。太宗听了大吃一惊,亲自写诏书回答魏徵,狠狠地责备自己,即刻停止派遣使者前往册封,把这个女子送还原定的丈夫。左仆射房玄龄、中书令温彦博、礼部尚书王珪、御史大夫韦挺等人说:这个女子许嫁陆氏,并无确凿的证据,册封大礼既已进行,不可中途废止。而陆氏也上表说:我父亲陆康在世时,与郑家往来,时常互相赠送资产财物,当初没有约为婚姻亲戚关系。还说:外边的人不知实情,才会乱讲。大臣们又劝说太宗册封郑女。太宗这时也左右为难,便问魏徵:大臣们或许是要顺从我的意旨,陆氏为什么如此极力撇清?魏徵说:依我看来,陆氏的心意是可以明白的,他是把陛下看得同太上皇一样。太宗问:这是什么意思?魏徵说:太上皇刚平定京城,取得辛处俭的妻子,颇加宠幸。辛处俭当时做太子舍人,太上皇知道了不高兴,就命令他离开东宫去万年县做官,辛处俭常怀恐惧,担心保不住脑袋。陆爽认为陛下目前虽然能宽容他,却怕以后暗地里给他加罪贬官,所以反复表白,用意就在这里,不足为奇。太宗笑道:外人的想法,也许会这样。但我所说的,确也未必能使人家一定相信。于是发出诏令说:如今闻知郑氏之女,过去已经接受人家的聘礼,先前发出诏书的时候,事情没有弄清楚,这是我的不是,相关部门也有过错。授予充华的事情应停止执行。对此当时人们无不称赞。

【原文】

贞观三年,诏关中①免二年租税,关东给复②一年。寻有敕:已役已纳,并遣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爱分享的达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爱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