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语文题型分类汇编:古代诗词阅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2023年新高考语文题型分类汇编:古代诗词阅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年新高考语文题型分类汇编:古代诗词阅读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专题07古代诗词阅读

一、(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四校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匡山[注]

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释)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位于李白故里青莲乡之北五十余里,是少年李白读书学剑之地,他曾在这里习居十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远望山色斑斓的峰峦,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诗人沉浸在令人陶醉的美景中。

B.颔联描绘了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安宁闲适的感觉。

C.颈联写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在池边洗钵,视听结合,描绘了山中美好景致。

D.本诗的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有所不同。

16.李白少年时在匡山读书学道,24岁离开了这个风景如画的地方。结合全诗,分析李白离开匡山时的内心情感。

【答案】

15.B

16.①对匡山优美的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②对山中闲适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③对未来的向往期待/实现理想的决心,将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B.“描绘了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说法错误。颔联“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是说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这是诗人眼中的匡山景象,而不是“诗人穿行于山中晚归”的画面。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写出了天色初晓,诗人走出门外远望匡山的所见之景。诗人看到曙光中美景如画,山色斑斓,近处的藤蔓从树上垂下,随风摇曳,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不禁心情舒畅,心旷神怡。表现出诗人对匡山优美的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颔联和颈联“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是诗人眼中所见的匡山生活图景: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常带着家犬一起走过;每逢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诗人常倚树休息,欣赏云卷云舒,聆听猿啼阵阵;有时候还会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出来清洗钵盂,他们洗钵的那个池塘曾有白鹤飞来,如今却不知飞到那里去了。这幅画面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可见匡山环境美好,清幽闲适,适于隐居。表达出诗人对山中闲适隐逸生活的留恋之情。

尾联“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是说匡山虽美,诗人却无心留恋,即将离开,决心为国家奉献自己的文才武艺。诗人不是不喜爱这里的美景,而是已经决定要走出匡山,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开创一番伟大事业;也不是不热爱家乡与大自然,只是因为早已有了在盛世施展才能的抱负了。表达出诗人对未来的向往期待,将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

二、(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摸底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配,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注)。

(注释)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意指朋友设法将苏轼从黄州调回京城。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指春风,城东门无东风吹入,意思是早春时节在城中还不曾察觉春意。

B.春游时欢聚畅饮,江城白酒味道醇厚,野老笑意温和,可知作者黄州生活之乐。

C.尾联用典,诗人借屈原《招魂》的典故感念老朋友们为他的回京任职而奔走。

D.诗人在黄州寄情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但也难免沮丧,有消极避世的想法。

16.前人认为苏轼这首酬唱诗,在记游中隐含对友人关心的回应,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

15.D

16.①早春时节,诗人主动“出郊寻春”,不为贬谪所苦,在春游时感受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可见其开阔旷达的襟怀,由此表现黄州生活之乐,暗示朋友不必为自己担心,为尾联对故人的劝慰做了铺垫。这是间接回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