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审美感受与审美意识

第一节、美感的本质与特征一、美感的产生与实质(一)美感的含义一是广义的美感,广义的美感即审美意识。它包括主体审美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表现形态,如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等。二是狭义的美感,专指审美感受。指个体在审美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刺激感觉器官而引起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心理功能协调运动而产生的愉悦体验,也称为美感经验。(二)美感的起源与产生条件1.美感的起源2.美感的产生条件美感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构成美感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审美的客体)②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这是指审美的主体③社会实践活动(三)美感的实质1.美感是一种愉悦的体验2.美感是一种自由的、符合文化的愉悦体验天然芭蕾二、美感的特征美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包含着认知、情感、想象、理解等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着区别于一般意识活动的本质特征。(一)形象直觉性书法猴寿(二)情感体验性情感体验是对客观对象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三)精神愉悦性美感的精神愉悦性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当人们被审美对象深深感染的时候,产生的一种不含物质的、功利的、实用的、目的性的主观的愉悦感情色彩。三、美感的心理因素(一)感知与表象1.审美感觉感觉是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2.审美知觉审美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多种感觉力的综合。(1)整体性:审美知觉是对事物面貌的整体把握。蒙娜丽莎(2)选择性:审美知觉具有敏锐的选择性《少女与巫婆》(3)理解性:审美知觉不是对事物属性的被动机械的反映,而是融入了审美主体的情感、趣味、知识、个性因素的心理活动,包含着对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意的把握。3.审美表象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人脑中储存下来的形象化的印象。记忆(二)联想与想象联想与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自由自觉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1.联想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2.想象想象是指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想象中常用的方法与手段有:①粘合②夸张③变形④浓缩阿Q孔乙己⑤抽象(三)情感与移情1.情感情感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特殊的心理活动形式,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的态度体验。情感按其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可分为激情、心境和热情。2.移情移情是指个体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之中,与对象融为一体、物我同一。移情的几种方式:1.给无生命的静止对象注入生命:“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竖,如深林之乔木”;“转折之事,如飞鸟空坠”——卫夫人《笔阵图》2.拟人化:

“风在细语,树在低吟”

“有情芍药寒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秦观《春日》3.心情外射:“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菩萨蛮》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人泪”——苏轼《水龙吟》(四)思维与理解1.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2.理解理解是指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认识新事物的心理活动,是渗透在审美活动中的理性能力。审美理解的特点:非概念性意无穷性玉阶生白露,夜夜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五)意志与灵感意志是指人脑自觉地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久用精思,未契意象,力疲智海,放安神思,心偶照境,率然而生”——王昌龄在《诗格》(六)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指人在主观态度上与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间隔距

文档评论(0)

134****12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