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热失控绝热量热测试方法》编制说明.pdf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热失控绝热量热测试方法》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热失控绝热量热测试方法》

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热失控绝热量热测试方法》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立项。

文件号中汽学函【2021】218号,任务号为2021-58。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动汽车联盟

提出,清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创

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警察

大学、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昆山清安能源科

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新能源汽

车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智锂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深蓝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

限公司、力神(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江苏中兴派能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荣盛盟固利新能源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玛瑞柯测试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起

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大幅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超过汽车

总保有量的50%。由于电池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体。目前,

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上升到百万辆数量级时,每年发生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高达千余起,其

中21年官方数据为3000余起。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引发全社会范围的关注,也成为制约行

业和企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电动汽车的起火事故,主要是由于电池失效引起的。动力电

池热失控是电池失效的核心问题,其本质是电池内各组分材料在高温下分解形成链式反应。反

应释放大量热量、可燃气体和高温颗粒物,进而导致次生的燃烧和爆炸等灾害,引发后续造成

的经济损失。

标准直面动力蓄电池的热失控问题,一方面通过绝热量热(ARC)的测试手段,尽可能减小

测试过程中环境因素、测量因素对电池热失控特性评估结果的影响,通过内置热电偶技术,引

入电池内部中心热失控特征温度T,T和T,以及计算热失控的总能量来对比不同容量、不同

123

体系、荷电状态电池的本征安全性。从而能够有效地减少“冒烟、起火、爆炸”等无法量化的评

价方式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标准化测试能够量化电池热失控特性,重复性更好,指标更客观。

1.3主要工作过程

1.3.1预研阶段

1

2021年7月,启动标准预研工作,初步提出三项标准研制内容与方向。

1.3.2立项阶段

2021年11月,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CSAE)制修订管理办法》有关规定通过立项

审查,确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热失控和热特性参数测量方法两项标准研制任务。

1.3.3征求意见阶段(含征求意见时间及意见处理情况的说明)

2021年11月到22年3月份进行了标准相关的试验操作及验证工作;2022年4月-5月,

牵头单位组织核心起草单位完成了标准大纲及初稿;2022年6月,筹建了标准工作组,并在

工作组内部开展了第一轮征求意见,共收集到17家参与单位的近200多条建议及改进意见;

2022年10月,根据第一轮征求意见,召开第一次标准研讨会(线上),会上对两项标准初稿

进行起草组内部第一次集中讨论与内容修改,并在会上收取了相关意见与建议,完善了两项标

准初稿;2023年1月,面向更广泛的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企业开展了第二轮意见征求讨论

会,会上收到来自参加讨论单位的30多条意见、建议;2023年4月,完成了对新增意见的处

理与确认,并完善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并根据学会及联盟要求提交审核;2023

年7月,根据学会及联盟意见修改完善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通过后在学会标准信息平台公

开征求社会意见。2023年8月,通过汽车工程学会标准平台面向社会开展了第三轮征求意

见,标准共收到了来自三家单位的43条意见建议,其中采纳41条,部分采纳0条,未采纳2

条。2023年9月,对第三轮征求意见进行了第三次标准研讨会(线上),并针对收集的意见

和建议,修改并形成了两项标准送审稿和编制说明。

1.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