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高山仰止凤琴 .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11.15)猜猜孔子为什么说子路那手瑟不能在他那里弹?说说后来为什么又说他已经登堂了呢?猜想子路鼓瑟技巧不娴熟,内容有杀伐之声。子路虽未得其奥妙,但已有所成就。孔子对学生的态度是比较客观恰当的,有成绩就表扬,有不足就指出,不作全面肯定或否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树立起信心,争取更大的成绩。为子路画像?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论语》中子路的形象为什么显得较为丰满生动?从本书的有关材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怎样一个人?

记述中能注意捕捉个性化的言论行动和神情态度。他愿与朋友分享财物,可以当面顶撞孔子,对孔子的言行表示不满,可以在听到表扬以后毫不掩饰地面露喜色,可以在众多的学生中抢着第一个回答问题……子路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直率、鲁莽而又争强好胜。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君子死,冠不免(前542—前480)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作季路),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子路死,孔子不食肉酱《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卫国发生内乱,子路和子羔均在卫国做官,子路本在外,听说后立即赶回,遇见子羔正在出城,子羔对他说:“出公去矣,而城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害。”而子路却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于是入城,在厮杀之中,敌人击断了子路系在脖子上的帽带,子路说:“君子死而冠不免。”子路于是被乱兵剁为肉酱。孔子听说后非常悲伤,尽管他曾屡次训斥这个有股野性的弟子。子路死后,孔子把别人送给自己的肉酱倒掉了,说:“吾何忍食此!”不久,孔子也去世了。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尝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褥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是人们行动的准则,“止”是语助词。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专门引以赞美孔子:“《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高山仰止:品德高尚,令人向往。为什么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来赞美孔子?课文从哪些角度阐明?孔子爱学生学生敬孔子如何看出学生敬重孔子?学问渊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卓尔9.11颜渊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一叹孔子学问博大精深,无所不在。二叹孔子循循善诱,博文约礼,传道有方。三叹入门之难。对老师的极度崇敬之情。子贡宫墙之喻19.23比喻孔子学说的高深,说明自己不如老师(孔子)其他贤人与仲尼相比(丘陵之于日月)19.24说明毁谤仲尼只不过是自不量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