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桃花源记教案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桃花源记思辨教案

xx中学xx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准课文字音。?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

(1)通假字;(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辨析同义词;(5)句式:省略句。?

3.了解文学家xxx。?

(二)能力目标?

1.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查找有关词的意思。?2.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这样可以品味语言的神韵、气势和感情色彩,体会语言形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表现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

2.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学习一词多义、句子成分的省略等古汉语知识。?

2.理解和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可通过讨论课后练习一至四题来完成。?

3.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如何理解文章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开头渲染神秘色彩,结尾又不知所踪都暗示了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似真而幻的虚构境界。?

三、教学方法

读——思——品相结合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板书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100米的山洞。洞内宽敞明亮,洞中有天。东晋末年,长期隐居农村的陶渊明来到这里后,有感于农村现实,突发奇想,虚构了一个美丽神奇的故事——世外桃源。在桃源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融洽而友好。真的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吗?桃源人是人还是仙?今天,我们就去拜访一下这个世外桃源吧!?

整体感知

1、在文中,围绕着桃花源,作者写到了哪些人呢?

?桃花源人???渔人??太守??刘子骥?

2、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发现桃花源(第1段);进访桃花源(第2、3段);寻找桃花源(第4、5段)。?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渔人离开桃源后还想再寻桃源时,他“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这个行为倍受争议。说说渔人“说”了什么?请同学结合相关语句,通过合理的想象描述情境或者征引诗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渔人?——“说”

逢源——访源——志源

逢源

美丽神奇的桃花林——我从“行”(缘溪行)、“欲穷”(欲穷其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中读出。

因为,想象着,那悠悠的蓝天,淡淡的云烟,浓浓的绿树,绚烂的桃花,花瓣娇柔而轻盈地落下,在碧绿的溪水中晕染着一抹抹粉红的梦。此情此景,恰若不染纤尘的仙境,于是渔人甚异之,“信流引到花深处”,进而巧遇桃源。???

访源

答案预设:①桃源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和平③人们生活自由快乐④“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衣裳无新制”⑤民风淳朴。无阶级、平等⑥与桃花源人的交谈、嘱咐。

①桃源自然环境美丽富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就像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说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恬静的景象中,整齐的屋舍可以安居,肥沃的土地可以种作,百姓不会流离失所,饱受饥寒。?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不会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境地。(李绅《悯农》)“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农时”(制民以产,免于饥寒),百姓可以吃饱穿暖,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

②社会环境安定和平——“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不是“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huī)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没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凉与死寂,就像《归园田居》中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一样,浓郁的乡村气息中,透露出一片祥和安定。?

???方宅草屋,良田美池,阡陌远村,鸡鸣狗吠,这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对久经战乱的人们而言,这里就是乐土。?

③人们生活自由快乐——?“其中往来种作”,从这里的“种作”可以看出“力耕不吾欺”,劳动可以自养。“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这里的种作,没有在南冈的丁壮“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挑战极限的那份辛苦——恰恰相反,往来之间,劳动是一种从容的幸福,一种悠然的享受。?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因为这里能免受战乱与饥寒,既无衣食之忧,更无世事烦扰。老人和孩子在“桃花源”这个仙境中也能各得其乐,想象一下,孩子踏足东风,追逐于阡陌之间,轻放纸鸢。老人呢,健康、长寿,悠闲漫步,满心笑意。化用一句“桃源春风相媚好,黄发谁家翁媪。”诗人在《桃花源诗》中说“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老幼作为弱势群体的代表,他们快乐与否是评价社会是否幸福和谐的标准之一。?没有土地可以耕种,没有房屋栖身,饥寒交迫,衣衫褴褛,颠沛流离。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4A73P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