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梦溪笔谈二则-PPT10.ppt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梦溪笔谈二则-PPT10.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沈括大家知道我国有哪四大发明吗?指南针(司南)活字印刷术造纸术火药沈括(北宋)“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李约瑟(英)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人,是我国北宋时代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位巨人。沈括(1031~1095)沈括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沈括晚年以笔记文学体裁所著的《梦溪笔谈》共二十六卷,再加上《补笔谈》三卷和《续笔谈》,共列有条文六百零九条,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地学、生物以及冶金、机械、营造、造纸技术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宽广丰富,是中国科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写作背景沈括是王安石新法运动的忠实执行者,王安石被罢免,新法失败后,沈括也受到了排斥和打击,直至罢职退居,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他在润州(镇江)梦溪园写作《笔谈》的时期,正是新法被彻底废除的日子,沈括为了保护自己,避免猜忌,不得不作“莫谈国事”状,在自序里宣称“率意谈噱”、“无意之言”。当然,《梦溪笔谈》的全部内容,绝不是如作者所讲的率意之作,而是具有十分深刻的见解,流露了真实的感情。书中多次提到当时的朝政措施,回忆王安石的轶事遗闻,以及许多有关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记述,反映他对国计民生的深切关怀。对于一些当代人物的言行,也在客观记述中暗示了褒贬。至于书中所涉及的各门科学知识,其价值早为后世所公认。沈括还注意到“闾巷之言”,这正是他肯向人民群众虚心学习的优点。《梦溪笔谈》成就《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梦溪笔谈》中所记述的许多科学成就均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其中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如毕昇发明活字版印刷术等。社会历史部分,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当时的农民起义、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翔实的记载。文体知识古代的笔记,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笔记以“杂”著称,一书之中往往兼有各类,难以严格划分。例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为追踪晋宋的志怪小说而间杂考辨。魏晋到明清的笔记,大致可分三类:(1)小说故事:小说故事又可分为“志人”及“志怪”二大类。“志人”者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志怪”者如晋干宝《搜神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2)历史琐闻:以记录历史事件、掌故,或文献的杂录丛谈为主。例如晋人托汉刘歆著的《西京杂记》等。(3)考据辨证:为涉及研究、论辨及考据性质的读书随笔或札记。例如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清顾炎武《日知录》、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清孙诒让《札选》。疏通文意《雷震》译文:内侍李舜举家曾被暴雷所震。他家堂屋的西头房间,有雷火从窗户冒出,赫然蹿出于房檐之上,家里人以为堂屋已被烧了,都跑出去躲避。及暴雷停止,那间房子却宛然如故,只是墙壁和窗纸都变黑了。屋内有一个木架,其中杂七杂八地存放着各种器物,那些有银饰的漆器,银饰全都熔化流到了地上,漆器却不见被烤焦。有一口宝刀,极为刚硬,就在刀鞘里被熔化为铁汁,而刀鞘也俨然完好无损。人们通常必定会认为,雷火为害当先焚草木,然后才熔化金石;而现在却是金石都被熔化,草木反而无一被毁,这不是人之常情所能推测的。佛书上说“龙火得水会更炽烈,人火得水则会熄灭”,这话确有启发。人只不过了解人世间的事情罢了,人世间之外,无穷无尽的事理又有何极限?欲以区区人世间的知识和情理,去追根究底地测量终极的启发,不是太难了吗?《正午牡丹》译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辨别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张口开放,但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linon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