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市圈方案.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贵州都市圈方案目录CONTENTS都市圈概述与发展背景贵州都市圈规划范围与目标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产业布局与协同发展策略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举措社会民生改善与公共服务提升政策保障与推进机制设计01都市圈概述与发展背景CHAPTER都市圈定义及特点都市圈概念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城镇组成,具有紧密经济联系和高度一体化倾向的城市区域。都市圈特点人口和产业高度集聚,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和较高的国际竞争力。国内外都市圈发展现状国际都市圈如纽约都市圈、东京都市圈等,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具有高度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国内都市圈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贵州都市圈提出背景与意义提出背景贵州省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逐渐显现。意义贵州都市圈的提出,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贵州省及西南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02贵州都市圈规划范围与目标CHAPTER规划范围界定010203地域范围经济联系生态空间包括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等核心城市,以及周边若干县市。基于交通、产业、人口等经济联系,构建紧密的都市圈经济体系。强调生态优先,确保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得到有效保护。发展目标设定经济增长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高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构建绿色、宜居的都市圈生态环境。社会进步区域协同加强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提升都市圈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核心城市功能定位遵义市安顺市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省会,定位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国际旅游城市。红色旅游胜地,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制造业和特色农业基地。生态旅游胜地,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业基地,黔中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03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CHAPTER交通网络布局优化高速公路建设航空运输发展加强城市间高速公路网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缩短城市间交通时间。加强机场建设和航线开发,提升航空运输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铁路网完善优化铁路网布局,加快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建设,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和效率。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电力供应优化完善电力基础设施,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力供应稳定性和可靠性。水资源保障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清洁能源推广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力度,降低碳排放和环境污染。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推广5G网络建设大数据应用智能化技术应用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促进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加强大数据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和开放利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广智能化技术应用,如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医疗等,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04产业布局与协同发展策略CHAPTER优势产业梳理及布局规划贵州优势产业概述1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为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产业布局规划2根据贵州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重点发展领域3明确贵州都市圈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如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机制构建产业链整合01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合作模式创新02探索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如产业联盟、供应链金融等,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共赢发展。服务平台建设03搭建产业链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市场拓展等服务,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创新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结构,同时加强本土人才培养,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创新政策环境营造制定更加优惠的创新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激发社会创新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05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举措CHAPTER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治理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治理,改善空气质量。水污染治理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保护水资源。土壤污染治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

文档评论(0)

180****9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