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长沙》20232024学年高一语同步练习(统编必修上册)(解析).docx

1.《沁园春·长沙》20232024学年高一语同步练习(统编必修上册)(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PAGE1/NUMPAGES1

1.《沁园春·长沙年高一语同步练习(统编必修上册)(解析)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对意象描绘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红遍”修饰“万山”,用“尽”描绘“层林”,象征革命烈火越烧越旺。

B.用“碧透”﹑“争流”描绘江水与船只,一动一静,对比鲜明。

C.用“击”来写鹰的矫健有力,用“翔”写鱼的轻快自由,诗人从高到低写出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意象。

D.用“竞”概写万类霜天,意在劝导人们要像大自然一样具有竞争的意识。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3.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使用了借代,用“江山”代“国家”。

C.粪土当年万户侯: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大军阀、大官僚比喻为万户侯。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设问,下阕回答了上阕的问题

4.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形象地写出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C.“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百舸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5.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用“独立”起笔,一方面是实写,另一方面也同下阕的“百侣”相呼应,以便触景生情,从容地展开下阕的回忆。另外也奠定了这首词深远、广阔、深沉的基调。

B.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C.“谁主沉浮”由上文的俯观游鱼,仰看飞鹰,思考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这句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在军阀统治下的中国,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激流勇进的精神,直接地回答了上阕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二、诗歌阅读

甲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6.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上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由虚到实,描绘了词人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B.万山、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融入词人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词人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C.词人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动静结合,红绿相衬。

D.词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7.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一词的意象美突出表现在景物的选取上,视野开阔,选取的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

B.“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C.词的上阕“看”字,总领全词,上阕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和下阕风华正茂的“少年学子图”,都由“看”引领而出。

D.全词中心意象应该是“独立寒秋”的“我”,其他意象则是在这一中心意象的“辐射”下形成的。在这里,胸怀博大的看风景人也便成了“风景”。

8.试推敲“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句中“击”和“翔”的精妙之处。

三、情景默写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幸运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