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pdf

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怀仁一中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浩如烟海的家训中,关于节俭的内容引人注目。古人崇尚节俭,反对奢侈,认为节俭不仅是节约一些钱

物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个人成败、家庭兴亡、国家盛衰的问题。首先,俭以养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

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他训诫儿子,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其次,俭能持家。曾国

藩提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他在信中告诫儿子:“由俭入奢易,由

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同样,俭能治国。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就认识到了追求奢侈无度

的生活是导致殷商灭亡的原因,此后的统治者也一再提醒这一点。《说苑》记载:“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

马不食粟。曰;‘君子以德华国,不闻以妾与马。若淫于奢侈,不能自反,何以守国?’”

那么,应该如何做到节俭呢?

首先,中国古代家训要求家庭的生活日用要俭朴。曹操在《内诫令》中就以自身尚俭的实例告诫家人,务

必勤俭朴素,对吃、穿﹑用各方面做了严格规定。比如,他言及日常所用之物时说:“孤不好鲜饰严具,所用

杂新皮韦笥,以黄韦缘中。遇乱无韦笥,乃作方竹严具,以帛衣粗布作裹,此孤平常之所用也。”严具,即用

来盛放梳篦﹑毛刷等日常生活用具的小箱子。曹操所用严具由新旧皮掺杂制成,遇到战乱没有严具的时候,就

用竹子编成方盒,外用粗布包裹以代替。

其次,传统家训主张节葬。《汉书》中有西汉人杨王孙要求“裸葬”,临终前对他的儿子说:“吾欲裸葬,

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针对亲友的反对,

杨王孙指出,古代的圣君,因为人无法忍受亲人死去的痛苦,所以制定了“棺椁衣衾”之类的规矩。这种铺张

浪费的厚葬对死者没有任何好处﹐可是世俗之人互相攀比,费尽钱财,让它们烂在地下。这样做太过分了,因

此他就要光着身子入土,以此来矫正社会不正之风。

有学者认为,在唐宋以前,家训的训主往往在临终前留下遗训,表达薄葬的愿望,带有遗嘱性质。宋代以

后逐步发展成为家训中的有机部分,不仅是训主对自己后事的处理意见,也是对子孙后代的共同要求。在著名

的《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就讲到,“死者,人之常分,不可免也。……竟未知何乡是吾葬地,唯当气绝便埋

之耳”。他认为,死亡是常事,不可避免,不知道何处是自己的葬身之地。他只要求在自己死后,儿孙们随地

埋葬就行了。

中国古代家训当中蕴含丰富的“节俭”思想,体现了古人的生命观念和生活哲学。在中华传统家训中,“节

俭”,不仅仅是家庭日用的问题,对于国家、家庭与个人都具有深刻关系,关乎个人成败,家庭兴亡,国家盛

衰。中国传统家训主张的“节俭”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在个人层面上,“节俭”可以

培养人的美德,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在家庭层面上,“节俭”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安排和使用,保

证家庭成员更好地生活;在国家层面上,“节俭”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

(摘编自严文强《浅谈中国古代家训家法中的“节俭”思想》,《青年与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自古就有崇尚节俭、反对奢侈的思想传统,它主要体现在古人的家训之中。

B.在古人看来,节俭已不是节省钱物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修身、齐家、治国的大事。

C.曹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要求家人也勤俭朴素,这是他政治上成功的关键原因。

D.节俭体现在生、死两个方面,不仅生活日常要省吃俭用,丧葬也要反对铺张浪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用诸葛亮﹑曾国藩、季文子的例子,来证明古代家训中对节俭的重视。

B.文中“首先”“其次”等词语的一再运用,使文章的层次更清楚,增强了条理性。

C.文章先写节俭的意义,再进一层写如何做到节俭,内容上由浅入深,脉络分明。

D.文章最后一段总结了全文,从生命与哲学的高度概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