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派语文)高三语文早读材料022期(x)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苏派语文)高三语文早读材料022期(x)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早读材料(周一)

一、早读任务

1、熟读《谏逐客书》并记诵课下注释

2、教师自由安排

3、完成《谏逐客书》的挖空检测

二、文言回归课本——《谏逐客书》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xx求士,西取xx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xx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考教结合——课内作文素材积累(读一读、背一背)

《师说》

适用主题:教书育人、教育方式、时代发展下的教育变革等。

从学术上看,师生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揭示了师生之间没有年龄的差距,有“道”者即可为师。老师与学生的定位不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可变的。老师也许在人生阅历、学术经验上丰富一些,但是学生思维活跃,可能在创新方面强于老师,而且接受新事物也可能比老师快,因此,双方可以形成互补。老师不能因为年长、经验丰富而否定学生的创见。孔子说“教学相长”,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发现不足并不断提高自己。

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也要学会取长补短。“术业有专攻”,一专多能的人才毕竟是少数,每个人都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正如音乐家善于演奏乐曲,建筑师精于设计高楼大厦,文学家长于描述人生百态。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有自己的强项,因此,要把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发挥到最大值。同时,我们还要认汉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虚心地向拥有其它专长的人求教,正如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想郯子、苌弘等人请教。唯有如此,才肯旨不断地丰富自己。

【相关链接】1.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2.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苏轼

3.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读书使人心明眼亮。——伏尔泰

4.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伏尔泰

5.我扑在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高尔基

6.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

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毕淑敏《我很重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诗歌鉴赏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译文】

“我”的胸中,藏有数不尽的用兵韬略,却因报国无门而白白浪费了惊人的才华。手写草书,如同行军打仗,书写前喝酒,好似军中的旗鼓以壮声威,手中的笔好似战士的刀枪,其气势好像银河从天上倾泻而下。以端溪出产的砚台磨墨,在烛光的照耀下,下笔纵横如飞。片刻就完成草书,端杯饮酒,仿佛打了一场胜仗,消除国难,恢复太平,真令人感觉酣畅淋漓。大丈夫当建立功业,立大志,干大事,金人命运已尽,应顺势应命,剿灭他们。什么时候能像汉兵出五原塞讨伐匈奴那样讨伐金人呢?“我”已能想象到大宋军容十分整肃,只听到扬鞭催马的声音,而没有人语声。

【诗意解读】

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诗。

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52岁的陆游,受范成大邀请担任幕府一职。之前,他受王炎的邀请,前往南郑担任军中幕府,作《平戎策》。仅仅在南郑八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这是诗人离梦想最近的一次,只可惜以失败告终。

此时,诗人接受范成大的幕府一职,亦是想有所作为。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他所愿,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于是自号“放翁”,进行反击。六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这就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其悲愤压抑之情,化为草书,笔走龙蛇,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