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上学期1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2024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上学期1月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春秋经》上记载:“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星孛,就是彗星,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哈雷彗星平均每76年多回归一次。从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到清代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间隔2149年,哈雷彗星回归29次,每一次中国都有详细的记录。近代西方天文学家欣德曾利用这些连续的观测数据来推算哈雷彗星的轨道,发现轨道面倾角在逐渐变小,汉代为170°,到19世纪中叶已减至162°了。这项发现引起了天文学界的重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布朗迪博士于1972年发表过一篇论文,论证太阳系存在着第10颗行星,证据是哈雷彗星的轨道变化是这颗行星长期摄动的结果。布朗迪还预言了行星的位置,但英国的格林威治天文台和美国的里克天文台都没有在预言位置上发现它。

彗星是太阳系里的成员,其轨道有三种类型: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具有后两种轨道类型的彗星在绕太阳转一个弯后就一去不复返了。只有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彗星才会回归,称为周期彗星,哈雷彗星就是周期彗星。由于彗星的椭圆形轨道偏心率较大,有的接近于1,因此只有当彗星行至近日点附近时,才有可能用肉眼看到。彗星的结构也很特殊,彗头的中央部分密集而明亮,叫彗核。周围是彗核蒸发出来的雾状物,叫彗发。在太阳风和太阳光压的作用下,彗发向相反方向延伸,形成一条或几条光带,叫彗尾。离太阳越近,压力越大,彗尾就越长。于是,彗星在接近和离开近日点的过程中,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再加上每颗彗星的彗核大小、彗发多寡都不一样,所以仅用一两幅示意图,无法描述所有的形态。

正是因为彗星形态的多样化,古人便以为它们是不同类的天体而分别命名。对于彗尾长且直的彗星,叫扫星或彗星,实际上“彗”字就是扫帚的意思。对于彗尾稍短略有弯曲的彗星,叫孛星或拂星。彗星呈钩状的,叫蚩尤之旗。有几条彗尾的彗星,很罕见,叫五残、狱汉或昭明。

《晋书·天文志》关于彗尾现象有一段话:“彗体无光,傅日而为光,故夕见则东指,晨见则西指。在日南北皆随日光而指,顿挫其芒,或长或短。”明确指出太阳与彗尾方向的关系。如果没有多次观测作基础,很难提出这种见解。

彗星还有分裂现象,虽然很少,但中国古籍中也有记载。《新唐书·天文志》里写道:“唐乾宁三年十月,有客星三,一大二小,在虚、危间,乍合乍离,相随东行,状如斗。经三日,而二小星没。其大星后没虚、危。”客星,在这里指彗星。这段话描述的是已经分裂成三部分的彗星在虚宿和危宿之间出没的情形。

(选自陈久金、杨怡《中国古代的天文与历法》)

材料二:2023年2月初,一颗划破夜空的彗星,一时成为天文爱好者们竞相追逐的“明星”,天文学家为它命名编号为C/2022E3(ZTF)。这是5万年一遇的彗星回来了。上一次光临地球,还是5万年前,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

彗星,俗称“扫把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天体,目前已发现1600颗,能用肉眼看到的却很少。彗星家族中的哈雷彗星出现的周期为76年,是由一位叫哈雷的英国天文学家第一次算出来的。上次哈雷彗星光顾地球是1986年,下次出现是2062年了。别小看哈雷彗星,它本事可不小,曾解决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难题。这道历史难题,没有被历史学家解决,却被天文学家解决了。这究竟是道什么历史难题呢?

武王伐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而这一重大改朝换代的历史事件究竟发生在哪一年,由于史料缺乏记载,一直是个谜。为此事,史学界曾争论不休,众说纷纭。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认为是公元前1027年,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却认为是公元前1066年。他们各抒己见,究竟谁是谁非,最后还是哈雷彗星给出了答案。

事情是这样的,西汉《淮南·兵略训》一书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是说,武王伐纣的时候向东面迎着木星进军,到了汜水逢下雨,到共头山时发生山崩。此时,彗星从东方升起,柄朝东而尾西指,似乎天老爷有意把扫帚柄授与殷人,以扫除从西方来的军队。

天文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首任台长张钰哲,后来根据这一记载和哈雷彗星76年出现的周期,按照其轨道参数推算出这颗彗星便是赫赫有名的哈雷彗星。他还反推出这颗彗星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那次回归是公元前1057年3月1日经过近日点,当时人们只能在2—4月份断断续续窥见彗星,而1—3月份能见木星悬挂于东方。1976年3月,陕西临潼县发现的周代初期青铜器,其上铭文说:武王征商,在甲子清晨,见到了岁星。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史籍记载的真实性和天文学家推荐的精确性。由此可见,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公元前1057年二三月份。

彗星平时罕见,拖着一条亮闪闪的长尾巴,横扫天空。过去很多人认为不吉利,是灾难的预兆,借此大肆宣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