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类实习报告24.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类实习报告

【实用】教育类实习报告4篇

教育类实习报告篇1

――当前教育体制下的教育现状

一个半月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挑灯伏案,且将这些日子的收获、思考、感悟

理它个清楚明白。

以往对中学校园的印象,就在这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中变了模样。中学时

代,总以为做学生好苦好累,学生简直是天底下最最倒霉的可怜虫。而这些日子以

来,才发现学生在中学的校园里只为学习思考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看到了老师办

公室里始终如一的快节奏

――上课、下课、改作业,遇到不懂事的孩子,还要挖空心思,苦口婆心地教

导。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深感敬佩,他们的压力和辛苦更是学生不能比也不容易真

正理解的。作为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最直接受动者,中学教师无疑是最辛苦最尴尬的

“素质”教育者。这一个半月的亲身经历,让我能够有机会同时接触到最真实的学

生,最真诚的教师,以及学生眼中最真切的希望,可谓几多欢喜几多愁

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使更多的孩子(包括农村)可以走进课堂,享受

被教育的权利。他们在接受科学知识、人文教育的同时,也享受着德育、美育、体

育的熏陶。九年义务教育的优势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值得肯定的,但我所见到的

一些教育现象,却让我产生了些许担忧。

一、中小学教材的设计与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抵触,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我国的教材普遍偏难,且有些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让学生只能一味的接受抽象

的理论而得不到真切的感性认识。对于童心未泯,好奇心极强的孩子们来说,这无

疑会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才学不好,因为学不好,就更不感兴

趣。这种恶性循环,是相当可怕的。

二、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离婚率快速增长,导致单亲家庭成为社会中不可

小视的一分子。一个残缺的家庭很难造就一个孩子健康完整的性格。这些孩子缺少

关爱,性格怪异不合群,自卑自闭,有些甚至仇视社会和他人。所以,他们将心里

的需要寄于网络,寄于虚拟世界,迷恋其中,不能自拔,从而导致逃学,甚至小偷

小摸。我带的那个班里,就有一名出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屡教不

改。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的权力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只能惋惜与无奈。他们是需

要关爱的,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关

注与参与,而不是一味地对这些孩子指责甚至放弃。

三、多年以来形成的以分数衡量学生的现象仍然大行其道。虽然很多学校已

经取消了排名制度,但在很多教师心中自有一本帐。而这个帐本潜移默化地支配着

他们对待不同学生的态度。对成绩好的学生,百般宠爱,甚至到了溢于言表的程

度;对成绩差的学生,横挑鼻子竖挑眼,甚至棍棒相加。这样的“因材施教”将学

生不可挽回地推向了两极。所谓的好学生得到宠爱,更加奋蹄;所谓的差学生受到

伤害,愈加自弃。这样的育人方法,难道不值得反省吗?!

四、我国的中小学都存在编班人数过多的现象。有时一个班能达到六七十

人。这样一个庞大的班级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几十个人挤在

一间小教室里,难免互相影响,听课质量不能保证;对教师而言,一个人要把精力

分散在几十个人身上是不现实的,势必有偏有倚,对学生来讲是不公平的。在这个

问题上,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实行小班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教

师教得专注,学生听得认真。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关爱学生,关爱教

师,就是关爱祖国的明天。

五、在学制的安排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基本取消了留级

制度,将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到底。对于一些基础薄弱,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旧

知识还没真正消化又要接受新知识,新压陈,陈压新,痛苦不堪。而且,这样的制

度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加压,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我认为,客观面对学生的学习状

况,从而决定留级还是升级,是完全必要的。这也正是我党坚持的实事求是的工作

作风。在倾全国之力搞教育的大环境下,忽视学生的客观情况和感受,而只是把眼

光盯在升学率的浮华表面上,还一路高唱“一切为了学生”,难道不是一个莫大的

讽刺吗?!

以上若干问题是我实习期间观察、思考、关注的问题。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

在,我才愈发感到教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和可塑性。你可以通过它改变许多孩子一

生的命运,也可能会因为一个不慎毁了一个孩子的前途。然而,无论是教师教书育

人的方法,还是国家的教育体制,都存在很大的超越空间。至于能否超越,如何超

越,应是国家和教育工作者都应潜心钻研和追求的目标。国家应针对我国的教育现

状,吸取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

文档评论(0)

gnms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