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docVIP

江苏省徐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徐州市七年级期末模拟试卷语文(一)

难度:较难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积累与运用(20分)

1.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古诗文名句。 (10分)

(1)“马”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寄寓着不同的情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①”用白描的手法勾画漂泊羁旅图;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②”将风雨想象成为国征战的铁骑之声,抒发忧国忧民之心;谭嗣同《潼关》中“终古高云簇此城,③”写出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

(2)“诗言情”,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用“夜发清溪向三峡,④”寄托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⑤,⑥”感慨时序交替,新旧更迭;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中用“⑦,⑧”发出了个人与时代的悲叹;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用“⑨,⑩”抒发自己思念亲人、渴望团聚之情。

2.阅读小语段,按要求作答。(8分)

人生这条路很长,未来如星辰大海般璀璨,不必徘徊①(A.huái??B.huaí)于过去的半亩方塘。那些所谓的遗憾,可能是一种成长;那些受过的伤,终会甲(A.成为??B.化作)照亮前路的光,世间万事,成长最美。成长征途乙(A.漫长??B.漫漫),未来可期。丙。只要这样,才能在一次次挑战与考验中脱颖而出,绽(A.dìng??B.zhàn)放属于自己的烟花。

(1)为文中①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②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两处。(只填序号)(2分)

甲??乙

(3)文中划线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正确的句子。(2分)

(4)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为自己赋能。

②成长路上,风景独好。

③成长路上,有风有雨也是一种常态。

④我们应该在最好的年华里汲取阳光和水分。

A.①③②④ B.③④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净沙·秋思》中“秋思”是曲牌名,“天净沙”是题目,作者马致远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B.《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战国初期的孔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是研究孔子的主要依据。

C.《世说新语》是南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令尊”“赐教”“贤弟”都是敬辞,“家严”“愚兄”“鄙人”都是谦辞。

二、阅读部分(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2分)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去宥①(节选)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②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夫请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③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不见人,徒见金耳。”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以白为黑,以尧为桀。宥之为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④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注释】①宥:通“囿”,局限。“去宥”:除去人的局限,不受蒙蔽。②邻之父:即邻父,邻居老人,父:对男性长辈的称呼。③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引申为货币、钱。④别:离别、告别,这里引申为去除。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1)邻人遽伐之()???(2)何故()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6.(请自己的话概括),国君“甚有所宥”的后果是,以上两例均从面阐述了的道理(请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对“国人道之”的行为,作者用“不若无闻”来表明他的态度。

B.乙文写邻人“有所宥”,齐人“大有所宥”,国君“甚有所宥”,层层揭示“有所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初中试题分享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本人专注于初中语数英科的试题收集,并分享给有需要的的同学们。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