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近体诗三首.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体诗三首**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唐代产生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是跟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绝句共有四句,分两联,每句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绝”“七绝”。二、四句要求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律诗共有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句有五字或七字,称为“五律”“七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非常讲究平仄。蜀相杜甫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政权,诸葛亮一直担任蜀国的丞相,故称“蜀相”。丞相祠堂,指成都的诸葛武侯祠(诸葛亮曾被封为武乡侯)。背景资料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都奉守着“仁政爱民”、“匡时济世”理想的人。尽管他遭际坎坷,但始终都没有动摇过自己的理想。他忧国忧民,在诸葛亮身上寄托着自己的追求。在一千多首杜诗中,称颂或提到诸葛亮的,就有几十首之多,而其中以这首《蜀相》的名气最大。诵读全诗参照注释理解诗意自读全诗并思考下列问题: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前四句写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自读全诗并思考下列问题:展开讨论:诗题为“蜀相”,应重在写诸葛亮其人其事,为何却用了一半的笔墨写祠堂及其周围的景色?首联一问一答,用一个“寻”字,道出诗人的心绪。颔联写诗人步入诸葛亮祠堂的所见所闻,而传神的“自、空”二字,使其境界全出,写景实为伤情,是为下文写心志作铺垫。自读全诗并思考下列问题:颈联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你知道哪些有关诸葛亮的故事,能给大家讲讲吗?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白帝托孤空城计……自读全诗并思考下列问题:有人认为,《蜀相》是一首怀古之作,借古人之事表达诗人的理想,你是如何看的?武侯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经历虽各有不同,可是就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来说,他们个人的命运是颇有相似之处的。正因为如此,尾联不仅表达对诸葛亮的痛惜、追念和景仰之情,同时也概括了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的悲慨。整体鉴赏《蜀相》一诗囊括历史,融汇古今,语言凝练而内涵丰富,极具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工于诗者能之。”如果把刘禹锡的话用来评《蜀相》,杜甫是当之无愧的。赤壁杜牧公元208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讨伐孙权。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人。杜牧的诗歌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他的诗作和李商隐齐名,他俩又被称为“小李杜”。作者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类别。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晚唐诗人和他们的前辈不同,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兴的锐气,怀着一种矛盾心理,感慨衰败不可避免的到来,感慨生不逢时,不得一展抱负,怀古伤今,就成了此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杜牧的咏史诗将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背景资料诵读全诗参照注释理解诗意自读全诗并思考下列问题:全诗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而发现此物为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则为下文做了铺垫。自读全诗并思考下列问题:如果将《赤壁》中“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你觉得可以吗?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自读全诗并思考下列问题:全诗末两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借这两句发表议论,“东风”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更暗指建功立业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地反映出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整体鉴赏《赤壁》是杜牧咏史诗中的代表作,全篇除了表现出非凡的史识,还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而自己却因为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抱负,同时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书愤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