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pptVIP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教学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ppt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从区域商路到全球商路15世纪前的世界贸易①亚欧大陆间有丝绸之路,欧洲人认识了瓷器、丝绸等中国商品,但是和中国缺乏直接往来。②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阅读教材,归纳全球贸易网形成及发展的过程及特点?①以欧美为中心到全球参与;②曲折发展,受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影响较大;③制度化、体系化趋势加强。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工业革命下的工业化生产及国际分工,世界市场正式形成。③世界大战、大萧条及冷战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④一个体系三大支柱、改革开放、冷战结束、WTO成立推动世界市场向广度深度发展(体系化、制度化)。工业革命前世界贸易发展的表现?①商品增多,商品交易范围扩大。②股份公司(特权贸易公司)出现,银行、证券交易所、百货公司。

③欧洲路中心的转移。④欧洲殖民者承担起商品国际转运的身份。思考荷兰作为“海上马车夫”所带来的影响?①经济:推动世界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发展。②政治:推动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③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工业革命时代世界贸易发展的表现?亚非拉沦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国际分工体系基本形成。西葡:以军事征服为手段而后谋取经济利益。英荷:城市自治的传统。以商人、贵族购买海外自主经营权成立股份公司谋取经济利益。荷兰:未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体制。英国:欧洲较早的中央集权民族国家。思考推动全球贸易网络形成的原因是什么?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及资本的扩张性;②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③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④国际及区域经济组织的成立;⑤跨国公司的推动;⑥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二战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援助欧洲盟国恢复崩溃的经济,同时对抗苏联板块对欧洲的渗透和威胁。斯大林对此提出了一个针锋相对的计划即“莫洛托夫计划”,具体载体是1949年成立的经互会。经互会内部各国实行产业分工和计划协调,加强经济合作,后期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这样一个独立于西方的苏联领导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形成发展起来。60年代,中国指责该体系是一种苏联为中心剥削外围国家的关系,但苏联在易货贸易中获利有限,且日益成为自身的经济负担。80年代后,排斥市场竞争的经互会因缺乏国际竞争力而发展艰难,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经互会宣布解散。经互会形成的背景及影响,分析经互会解散的原因?背景:美苏冷战,马,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到多;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影响:开创独立于西方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加深冷战格局;一方面促进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经济合作发展,,另一方面阻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损害部分国家的利益,影响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后期成为苏联发展负担。原因:苏联大国主义倾向;排斥市场竞争,违背全球化潮流,缺乏国际竞争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以茶为视角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拼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陆羽《茶经》中国茶除了丰富的物态文化之外,更具有精神上的内涵,人们常以茶表达敬意、展示礼仪和明确志向等,是精神文明的象征,中国茶文化就是物质与精神统一的文化。……茶是一种经济作物,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喝之可以解渴,品之可以怡情,入药可以治病,用于生产化妆品可以美容养颜。同时民间有以茶祭祖或以茶敬神等习俗,因此茶文化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而茶文化又是一种怡情文化,可以茶自娱、茶艺表演、茶文化旅游等。与典章制度、礼法制度、官僚制度等较为无形的文化要素相比较,茶文化可感、可观、可学,更重要的是茶具、品茶等都暗含着汉文化内在审美情趣,不断的重复的烹茶和饮茶实践活动看似是日常生活行为,实际上是不断对汉文化的操演和情趣的再体验过程。推进和扩大汉文化在边疆的影响;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文化认同。功能多元;物质与精神统一的文化。1606一1607年,荷兰商人到广州购买了一批茶叶,经澳门运到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后于1610年运回荷兰销售,从而拉开了西欧与中国之间的茶叶贸易的序幕。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橙子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学高级教师,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熟悉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2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