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标本采集与保存ppt.ppt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尿液标本采集与保存

第十三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第一节尿液检测

一、尿液标本采集与保存

二、尿液的一般检测

三、尿液其他检测目录

学习目标掌握尿液的一般检测中各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熟悉尿液其他检测中各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了解尿液标本采集与保存。

重点难点重点:尿液的一般检测中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难点:熟悉尿液其他检测中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一、尿液标本采集与保存(一)尿液标本采集1.取尿容器应清洁和干燥。2.避免被阴道分泌物、月经血、粪便等污染混入。3.尿液的量应足够,一般要大于15ml,如收集定时尿,应注意准确计时。4.尿标本应避免强光照射,以免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分解或氧化而减少。5.尿标本收集后应在半小时之内送检,并在2小时内检测完,以免发生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等。(二)尿标本的种类晨尿、随机尿、餐后尿、24小时尿、清洁中段尿(三)尿液标本的保存一般尿液检测无需特殊处置标本,如长时间连续留尿或留尿后较长时间才能送检,需保存。1.冷藏如尿标本不能及时送检,应2~8℃冷藏保存6~8小时。2.化学试剂常用的有:①甲醛;②甲苯;③麝香草酚;④盐酸;⑤冰乙酸;⑥碳酸钠。

二、尿液的一般检测(一)一般性状1.尿量【参考值】正常成人1000~2000m1/24h。【临床意义】(1)多尿:成人尿量>2.5L/24h称为多尿。1)生理性多尿见于习惯性多饮、应用利尿剂和某些药物后等。2)病理性多尿见于内分泌疾病(如尿崩症、糖尿病),肾脏疾病(如慢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和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2)少尿:成人尿量<0.4L/24h称为少尿;尿量<0.1L/24h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称无尿。1)生理性少尿见于水分摄入不足、出汗过多等。2)病理性少尿分为:①肾前性少尿:呕吐、腹泻、烧伤等原因引起的脱水,休克、心功能不全等引起的肾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导致肾小球滤过不足而出现少尿。,②肾性少尿: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而导致的少尿。③肾后性少尿:因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引起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所致。

二、尿液的一般检测2.外观正常新鲜尿液多为淡黄色至深黄色,清晰透明。(1)血尿肉眼血尿—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lml,尿液呈淡红色、混浊。镜下血尿—尿外观无明显变化,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3个。多见于泌尿系炎症、结石、肿瘤、结核等,亦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2)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尿液内含游离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时,外观呈浓茶色或酱油样色,尿液隐血试验呈阳性,显微镜下不一定可见红细胞。血红蛋白尿主要见于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肌红蛋白尿常见于挤压综合征、缺血性肌坏死等,也偶见于正常人剧烈运动后。

二、尿液的一般检测2.外观(3)胆红素尿尿内含大量结合胆红素,外观呈豆油色样改变,胆红素定性试验呈阳性。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疸等。(4)脓尿及菌尿尿内含大量中性粒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等时,新鲜尿液外观即呈不同程度的白色混浊或云雾状改变。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5)乳糜尿尿内含有大量乳糜微粒、蛋白质,外观呈乳白色,主要见于丝虫病或肾周围淋巴管阻塞。(6)脂肪尿尿中出现脂肪小滴,外观混浊,称为脂肪尿。用乙醚等有机溶剂可使尿液变清,与其他混浊尿鉴别。主要见于脂肪挤压损伤、骨折和肾病综合征等。

二、尿液的一般检测3.气味正常新鲜尿液气味来自尿内挥发性酸性物质。尿液长时间放置后,尿素分解可出现氨臭味。慢性膀胱炎和尿潴留时,尿液可有氨臭味;有机磷中毒病人尿液可有蒜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液可有烂苹果味。4.尿液比重尿比重(SG)是指在4℃条件下尿液与同体积纯水的重量之比。尿比重受尿中可溶性物质的量及尿量的影响。可粗略地判断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参考值】1.015~1.025,晨尿最高,一般大于1.020,婴幼儿尿比重偏低。【临床意义】(1)尿比重增高:常见于肾前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等。(2)尿比重降低:常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尿崩症等。若持续排除固定在1.010左右的低比密尿,称为等张尿,见于肾实质严重损害的终末期。

二、尿液的一般检测(二)化学检测1.酸碱度【参考值】正常尿液pH约为6.5,可在4.5~8.0之间波动。【临床意义】膳食结构对尿液酸碱度可有较大的影响,肉食为主者尿液偏酸性,素食为主者尿液偏碱性。病理情况下pH改变常见于:(1)尿pH降低:见于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排酸性尿为其特征之一)、酸中毒、糖尿病、痛风、高热及口服维生素C、氯化胺等酸性药物。(2)尿pH增高:见于碱中毒、膀胱炎、尿潴留、

文档评论(0)

曲終、朲散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