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窦娥冤》《雷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VIP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窦娥冤》《雷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起课件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探访悲剧女性,激发良知之心

——《窦娥冤》《雷雨》群文阅读

【教学构想】

本单元以“良知与悲悯”为人文主题。《窦娥冤》《雷雨》均通过经典片段展现了主人公不可挽回的悲剧命运。之所以选取窦娥和鲁侍萍这两位女性,是她们身上的悲剧性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又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而发生了更为深刻的转变。这一鲜明的共通之处可以成为有力抓手,推动学生的深层理解。教师可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由浅入深地引导高一学生理解“悲剧意蕴”这一核心内容。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以表格方式梳理故事情节,理解两部戏剧中的女性处境遭遇。

2、思维发展与提升:编排演出话剧,深入理解悲剧根源,促进由现象溯本质思维的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探究两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体悟当代女性精神,获得审美体验。

4、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戏剧中的女性悲剧意蕴,激发良知与悲悯情怀。

【教学重点】

探究两部戏剧中的女性形象,体悟当代女性精神,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难点】

把握戏剧中的女性悲剧意蕴,激发良知与悲悯情怀。

【教学过程】

情境任务:

好的悲剧是伟大的,是深刻的,是引人深思的。好的悲剧能够使我们的内心自然地生发出悲悯的情感。

为了深入理解并感悟悲剧精神,学校文学社将开展“探访悲剧女性,激发良知之心”的活动,带领我们走近《雷雨》《窦娥冤》,去探访她们的悲剧命运!

学习活动一:梳理文本,把握内容

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梳理文本,以图表方式展示《窦娥冤》《雷雨》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和主要矛盾。

2、撰写人物生平。请为两位女性撰写一份简明的人物生平,诉说她们的人生遭遇。

窦娥,自小被父亲送到蔡家当童养媳还债,在丈夫病故后与蔡婆相依为命。后又被救了蔡婆的张驴儿看上,要求蔡婆许配未成,便要毒死蔡婆。不想却误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于是窦娥被诬告,又遇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被判斩刑。

鲁侍萍,三十年前在无锡周家做侍女,跟了周家大少爷周朴园,并生了两个儿子。周家为了让周朴园迎娶“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在大年三十的夜晚,将才生下第二个儿子三天的鲁侍萍赶出家门。鲁侍萍辗转求生,辛苦过活,不曾想三十年后又与周朴园重逢,得知自己的女儿四凤与亲哥哥周萍结合。二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组织工人罢工,父子反目。

通过撰写人物生平,感悟两位女性的处境相通之处: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处境。

学习活动二:分角色演绎剧本,把握人物情感

演绎《窦娥冤》第三折:

《端正好》中她“将天地也生埋怨”,怨的是这天地不分好歹,错勘贤愚;《叨叨令》中她“忍气吞声空嗟怨”,怨的是自己孤身只影无亲眷;《二煞》中她“一腔怨气喷如火”,怨的是自己清清白白做人却被枉陷死罪,地痞无赖,官吏昏庸,负屈衔冤,有口难言。这声声“怨”的背后,正是作者关汉卿借窦娥之口发出的对当时黑暗社会、腐败官场的强烈抨击。

演绎《雷雨》中鲁侍萍与周朴园相认的情节:

找准表达情感态度的词——“恨”与“悔”

鲁侍萍:“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恨的是三十年前周家人的无情、周朴园的绝情,是三十年后周朴园的狡诈与虚伪,企图用情感来软化自己,用金钱来打发自己;悔的是三十年前自己被情感冲昏了头脑,犯下无法挽回的错误,三十年后又让自己女儿、儿子再次与周家产生瓜葛。这一“恨”一“悔”之间,就彰显出了作者曹禺对社会底层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悲剧人生的深切同情。此时,再次品读鲁侍萍前文中的“她是个下等人”,就愈发显得触目惊心又痛彻心扉。

学习活动三:探究女性形象

窦娥的善良体现在何处?

《倘秀才》和《叨叨令》中,窦娥与刽子手对话,表示不愿让婆婆看见自己被斩的情景;《快活三》中,窦娥临死前不仅对婆婆毫无怨言,反而安抚劝慰婆婆;《鲍老儿》中,窦娥对婆婆的殷殷嘱托,不只是表露对死后祭奠的期望,在“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的悲鸣中,也蕴含着对生的留恋,但当自己的尊严和婆婆的生命遭到恶势力戕害时,她宁愿赴死也绝不苟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窦娥与婆婆之间的深厚情感,即使是被卖到蔡家,依然对蔡婆服侍有加,可见其身上中国传统女性的贤惠与孝顺;自幼丧母、从小嫁入蔡家的身世,又使蔡婆可能已在窦娥心目中充当了母亲的角色;而婆媳诀别的场景,又独具有女性间的心心相惜。窦娥的贤惠与善良,便更与黑暗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对比。

鲁侍萍的善良又该如何解读?

因为这是一位母亲。三十年的风雨飘摇,对周朴园的情感支离成恨,但对儿子的爱却是无法割舍,更难回避。于是便能理解她为何什么都不要,只想要“见见我的萍儿”,而见了面又只愿远远望着,生怕让儿子为难,让儿子痛苦。而后兄弟相残、父子反目,更是往这位命苦的母亲心上扎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和“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两句台词,体会鲁侍萍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