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语文出师表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doc

九上语文出师表公开课教案课件教案课件.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学科

语文

课题

24、出师表

课型

新授

知识

能力

1、了解“表”的有关知识。

2、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过程

方法

1、能够熟读并背诵全文。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情感

态度

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点

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必知的东西:例如书法家不能不知道《兰亭序》;军事家不能不知道《孙子兵法》;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在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跟随教师的叙述走进本课的学习

认识表这种文体

回顾以前学过的其他古代文体,如:说,记,书等

了解诸葛亮写《出师表》的的原因

通过23课的学习,学生已对故事所发生的时代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地领入本课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表这一文体的特点

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说说诸葛亮对国家大事提出了哪些意见和建议?

明确:1、宜开张圣听

2、昭平明之理

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5、亲贤臣,远小人

6、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请把这六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

1.广开言路;2.严明赏罚;3.亲贤远佞。

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昏君,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而“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对贤臣“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第二课时

继续研读课文

一、本文是诸葛亮为北上伐曹而给刘禅上的奏疏。论理应当首先提出兴兵北伐的请求,接着说明理由以及此次北伐的战略计划等内容。但本文只在第七、八两段各有一句涉及北伐,其余内容都与北伐无直接关系,而只是对刘禅提出劝告和建议,这是不是文不对题?为什么?

明确:这绝不是文不对题,而是因为诸葛亮此次上表虽然是为了请命出征,但主要意图却在于劝谏刘禅“内修政理”,并向他提出有关的建议。根据史料,我们知道,刘禅一贯平庸无能,朝政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负责处理。此次诸葛亮出师北伐,势难匡误救失,对国内政局是很忧虑的,因此他只有提出建议并荐人自代。这正是针对蜀国当时朝廷形势而定的。

自由朗读课文

结合课下注释翻全文

了解古今词语的含义

归纳总结诸葛亮提出的建议

思考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

思考本文的选材特点和详略安排

能准确翻译全文

积累古今异义词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根据阅读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认读规律,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

文档评论(0)

134****46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