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3).ppt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23).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探究一:鸦片战争后

中国人的思想与行动探究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中国人的思想与行动探究三: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国人的思想与行动中英交战两年了,道光帝还不知道英国在何方。他派人审问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的问题:“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通?”“与俄罗斯是否接壤?”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9月14日),英王特使马戛尔尼到了北京,乾隆在承德接见他,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等等。材料因为许多洋人不肯向中国官员下跪,于是许多中国人便认定洋人的腿弯不了,倒下就站不起来。思考下列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鸦片战争以前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统治者闭目塞听,虚骄自大,其无知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中国人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也反映传统的华夷文化观使中国人养成一种强烈的文化自恋心理和文化优越感(“贵华夏,贱夷狄”,认为西洋是化外夷狄)。在广东主持军务期间,设立译馆,积极探求西方军事科学技术,引进西方先进船舰大炮并加以仿制。他主张建立一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的新式水师。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代表作:编译《各国律例》《四洲志》核心思想:师夷长技(军事技术)“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书影放眼世界的先行者——魏源代表作:《海国图志》最详实的地理专著.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A、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B、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C、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魏源对自己的这部作品寄托了极大的希望,他希望人们会如饥似渴地读它,研究它,通过这部书找到让国家富强的办法。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海国图志》问世后却很少有人问津。据统计,当时国内有绅士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也多达300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接受书中对西方蛮夷的“赞美”之词,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腐败守旧的清政府眼中,《海国图志》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这段材料说明《海国图志》在中国的命运如何?假如你是当时的读书人,你会精读它吗?请说出你的理由。近代史家蒋廷黻认为:“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远东的近代史就要完全变更面目。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少数人指哪些人?为什么他们到咸丰末年才知道非学西洋不可?他们又是如何学习西方的?●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奕訢●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19世纪九十年代,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评价?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制度先进,技术落后。这是一种实用主义心态,被动应对西方的侵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没能成功地实现国富兵强。当国依然不富,兵还是不强,而东洋人却真的崛起的时候,这种从容和自信的心理崩溃了,人们发现中国实际上还没有醒,他们真正醒来,正是在这个令中国人真正感觉到痛彻心脾的1895年,正如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里说的,“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则甲午一役始也”,也正如何启、胡礼垣《新政始基》所说的,甲午一战实际上是分界线,“未之战也,千人醉而一人醒,则其醒者亦将哺糟啜醴,宜其醉

文档评论(0)

189****03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