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语文必修上册课本素材类(含解析).docxVIP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材料作文专练语文必修上册课本素材类(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作文专练------语文必修上册课本素材类

1.作文。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长时间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浸润:体悟了《论语》《老子》《庄子》《孟子》《墨子》等诸子学说的智慧,领略了中国传统诗词的韵味,感受了《红楼梦》等名著的魅力。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能够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但也有个别同学对传统文化没有太多热情,仅仅是为学习而学习,为背诵而背诵,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是很强。

作为当代的高中生,针对上述现象谈谈你的思考和主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在选修性必修上册集中学习了《论语》十二章等先秦诸子散文,文中不少经典语句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和思考。

请你以《大学之道》中的“致知在格物”这句话为话题,准确理解其思想内容,自选角度,自定立意,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都是对青春的吟唱。青春是花样年华。怀着美好理想、纯真的感情,带着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你们迈出人生的重要一步。

有人说,人生百味杂陈,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那青春呢,你们的青春是不是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味道?你的青春又是什么样的味道呢?

请以“青春的味道”为题目,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选择性必修教材上册第三单元中,小说中的人们都陷入了各自的困境,或为贫穷所困,或为腐朽所困,或为强敌所困,或为疾病所困……他们面对困境的选择也各有不同,有人乐观以对,有人忏悔弥补,有人守护尊严,有人变害为利……他们不屈服于命运和环境,或主动作为,或奋起反抗。在现实生活中,屈原、陶渊明、苏轼、袁隆平、史铁生等人也都遇到各自的困境,他们也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当我们深陷困境的时候”为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例文:

做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我们一直行走在古代传统文化的潇潇细雨中,无须撑伞,无须疾行。在这细雨的滋润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里萌芽,扎根,灼灼绽放。因此,我们更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

“传”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领悟。这就需要我们主动地去观看、欣赏、存续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之花。我们需要认真体悟孔子“为国以礼”的谆谆教诲;我们需要认真体悟孟子“保民而王”的治国情怀;我们还要深深体悟庄子“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游刃洒脱。烛之武的审时度势,机智勇敢;窦娥的善良决绝,战天斗地;李斯大气磅磺的胸襟格局,林觉民深情勇决,缠绵大义的家国情怀,都值得我们牢记于心。让那些“载舟覆舟,所宜深慎”的警醒,那些“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教诲,永远回荡在人们心间。

体验传统文化的美丽,尽最大努力的把它们保护留存,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义务。而有的同学却只为学习而学习,对传统文化少了一点喜爱,缺了一份热情,丢了一份认同感。久而久之,就会丢失传统文化的根脉,也丢了自己精神憩息的家园。

“承”就是要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我们要撇掉传统文化浮面的泡沫,挖掘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孟子说“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是告诉我们要抓好物质生产;“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是告诉我们要抓好精神教育。这就启示我们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曾子的小康社会图景,正是我们新时代践行的方向。“祝福”里的祭祀礼仪,是乡村风俗的一种,也是家族凝聚的动力。祈求幸福,追求福祉的愿望,又怎么能消失?只是那些封建的忌讳思想,对妇女的歧视行径,应该被我们远远地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才好。有辨别的拿来,有创新的继承,让他们在新时代赋予其新的价值,这样我们才能把传统文化更好地承续下去。

只有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才不会有“雾里看花”的迷惑,面对当今,不会有“愁何寄”的困扰。当然,这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体味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家园,让我们积极学习,深刻体悟,热心传播,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尽属于自己的力量。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层列举了学习必修上册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章,从中我们得到了传统文化的浸润。第二层谈同学对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认识和态度:一是“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能够挖掘、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