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概括评价诗歌内容情感专项练习(含答案).pdfVIP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概括评价诗歌内容情感专项练习(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概括评价诗歌内容情感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概括诗歌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

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

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

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

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

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

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

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概括情感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题三首

朱熹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②。

【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注】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

的装束。②底处:何处。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中“堆”字,形象描绘出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用词

生动传神,蕴含喜爱之意。

B.第一首中诗人终日闲游山前,自在之余却也暗含厌倦读书生活、希

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C.第二首中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传神表达了万斛飞泉奔涌而出

的不可阻挡的气势和魄力。

D.这两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着笔虽然不多,却耐人寻味,

能够引导人们积极的思考。

2.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往往蕴藏着做人治学的道理,诗人看云而有思,

临水而感怀。请分析这两首诗各自阐述的道理。

三、评价观点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①;云山摛

锦,朝露漙漙①,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

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③,似二陆④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

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

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注释】①耿耿:明亮。②摛(chī):舒展,铺陈。③漙漙(tuán):

形容露水多。④长安:代指宋都汴京。⑤二陆:指西晋诗人陆机、陆

云兄弟。二人在年青时入洛阳,以文章为当时士大夫所推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孤”“青”“野”“残”四字,渲染了旅途中凄清孤寂的环境和心境。

B.“渐”字领起的十六字形成对仗,所描写的早行景象宛然在目,极具

画面感。

C.“用舍”三句与“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一样都表达了词人出世退

避意念。

D.这首词作集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情感起伏跌宕,层次井然,

文思连贯。

2.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认为这首词的作者并非苏轼,但多数研究者并不

认同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阐述理由,反驳元好问的观点。

附:参考答案和相关知识

一、概括诗歌内容

【答案】1.A

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

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

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

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

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是作者就此

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

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

幸福和美好。“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

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可

以象征为幸福、美好。“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

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

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

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

不息生生不止。“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

文档评论(0)

180****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