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劝学》说课教学课件.pptxVIP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劝学》说课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劝学;学习目标;古人劝学;作者简介

荀子(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学最后一位大师,也是诸子百家集大成的人物。时人尊称为荀卿,后因避汉宣帝刘询之讳而改称孙卿,曾游学于齐国,到楚国任兰陵令,去世后葬于兰陵。后人多认为荀子的文章代表了先秦时期散文最高的艺术成就。著有《荀子》。;作者简介

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大师,他既是一位思想家,具有一定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是一位文学家,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最后,他又是一位教育家。《荀子》一书共32篇,前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为其门人弟子所记。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脩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荀子坚持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而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从良向善,“今之人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因此,荀子十分强调教育的作用和学习,这与儒家一贯重视学习的思想一脉相承。;儒家重视学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

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荀子·荣辱??)

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荀子·儒效》)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整体感知,找出本文中心论点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青,取之于蓝,而青

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找出第二段的中心句并概括本段大意:;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它们的角度、层次相同吗?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比喻“青出于蓝”,意思是比喻学习能让人超越以前的自己,学生超过老师。这个比喻和“冰寒于水”差不多,是将前后不同的状态和性质加以对照,说明后者高于前者,以此用来比喻人们经过学习,其思想、道德的境界高于学习之前,智力发达程度也高于学习之前。所以学习可以使自己得到提高。;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它们的角度、层次相同吗?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用“輮”来比喻学习可以改造人这一重大作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所强调的是改造的结果,照应下文“知明而行无过”;这样,三个比喻分了两层意思。

得出的结论是:事物经过加工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青出于蓝

冰寒于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

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找出第三段的中心句并概括本段大意:;“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

这强调了“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学习的作用;跂而望登高博见;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收集,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过站内信息告知,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