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干预策略压力系统模型.pdf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校心理教师培训

危机干预策略

——压力系统模型

姜乾金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杭州京都医院心身医学中心

一、“危机”的两种概念

所谓危机(crisis),最早LindemannE(1944,

1956)提出,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

不能回避又无法解决时所出现的心理失平衡状态。

按照在一个概念,“危机”的前提条件包括有重

大事件(如地震)、应对失效和心理症状等三项

条件。以下介绍的地震灾难,就符合这种经典

的“危机”概念。

例1:地震灾难现场的多种现象(本质上是应激反应)

*有人向前冲,也有人向后跑(坎农的生物稳态学

说——或“战”或“逃”)

*有人躁动,也有人麻木(高级神经类型说解释—

—“兴奋”与“超限抑制”之区别)

*有人呼天抢地,也有人不承认不接受(精神分析理

论的心理防御说——“退行”与“否认”)

*一位刚被挖出的青年死在担架上,有人哭着说你为

何不能再坚持一下(医学说——挤压综合征)

*此外,还出现所谓灾民们应该“哭”还是“笑”的

争论;一些灾民甚至“害怕”心理援助者;等等。

从例1中,很难说清楚什么叫“危机”。因为人们

在灾难中会有多种多样的、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危

机表现。这说明,对于“危机”,不能凭共同感

受(看看“跳楼”现场观众的反应吧)去认识,

而是需要从多因素、多维度,用不同的理论,加

“系统”的认识

当前有另一种“危机”的概念,是指个体出现心理

的严重失调、剧烈的心理矛盾,或心理面临崩溃等

危机情况,但不一定“严重事件”引起,也许只

有“小”事情,甚至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事情

”。

当今所谓的学生心理危机,将有轻生念头者也包含

进去,以及严重如自杀者等,都未必有重大事件。

以下案例2符合这一类“危机”。

例2:“怕死”的危机(心理崩溃?)

死亡恐惧

同事突推及自己

发心梗患者前胸闷

主观症状高血压(控制)

从例2中,本来“怕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但

却只有来访者陷入了心理崩溃。显然,与一般人比

较,来访者只是无法控制地注意到“可能也会死”

的事实,而正常人总是“忘记”这个事实。对于此

例,它反映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怕”或“不怕”这

样简单的逻辑问题,而是需要系统的分析:

例2:“怕死”的危机(心理崩溃?)

(通过系统分析,可筛查出各种压力因素)

身体差肠癌8年

高血压认识消极

st压低?

死亡恐惧

平推及自己

同事突

时患者前胸闷

发心梗

注反复检查主观症状高血压(控制)

反复地想不敢动人际差

活动少

性格认真过去工作好

综合以上1、2两种“危机”事例,小结如下:

1.要认识“心理危机”,不能仅凭“因”与“果”

、“是”与“非”这样平常简单的线性去思考,往

往需要通过对事物做多因素的“系统”分析。

2.要干预“心理危机”,不能仅凭某一种知识的

文档评论(0)

xiadaofeik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606704600005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