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doc

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经济形势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选题目的:

自21世纪初以来,资源有效整合和国际分工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产业间国际分工到产业内国际分工、产品内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的历程。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全球资本在跨国界的经济活动转移越来越频繁。在这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一体化与生产片断化的全球价值链贸易重新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联系起来,世界贸易的性质、流向、贸易量以及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各区域为了振兴当地的经济,也越来越积极地将当地的经济活动嵌入全球价值链网络中,以获得更高的价值增值。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和能源、出口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要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存度很高。,然而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随的是内需的疲软,技术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经济的增长不能建立在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上。我国制造业对能源的依赖以及对能源的消耗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随着我国逐渐进入高成本增长阶段。当高成本的瓶颈制约逐渐产生相应影响后,使得我国大部分企业陷入到增长困境。所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突破旧的经济增长方式“扬长避短”,基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升级的经验,嵌入到全球价值链的最佳点,促进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选题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发达国家为了获取全球性的资源优势,从而实现全球竞争战略,将制造业价值链上的低端环节向海外低成本国家转移,集中精力发展制造业价值链高端的环节。虽然许多发展中国家已在一定程度上积极参与国际分工,降低了对初级产品生产的依赖,但由于其采用先进的进口核心部件与技术,最终仍有可能沦为“世界加工厂”,从而无法有效的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边缘地位(Frobeletal.,1980)。我国制造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虽然在降低产品生产成本以及提升产品式样、质量、安全、环保的产品升级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却在进入诸如核心自主研发、品牌拓展和全球市场销售渠道等高附加值环节过程中,遇到了来自掌握核心技术、全球品牌以及全球市场销售终端渠道的发达国家国际大买家或跨国公司的压制,难以实现功能升级和跨部门升级。

在当前的环境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既有理论上的必要性,也有实践上的迫切性。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工业化的原动力,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主力军。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拥有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等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国际跨国公司纷纷看好这一优势,加大在我国市场的投入。然而,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性,且受制于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的限制,在参与国际垂直分工时,大多接收低附加值产业链条中的来料加工等,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成为跨国公司产品的加工厂。Gereffi、Kaplinsky、schmitz和Knorring等在20世纪90年代将升级的概念引入到全球价值链分析中,为研究我国制造业升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中国根据自身优势来找到最合适的价值链增值环节,制定未来发展战略实现产业升级。与此同时,我国制造业升级的研究对全球价值链理论也是一个丰富和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

全球价值链理论根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商业研究者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价值链理论,哈佛商学院的波特(Porter)教授第一次提出了“价值链”概念是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

优势》一书当中,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增值活动”,每一项增值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其总和即构成企业的“价值链”(波特,1985)。科古特(Kogut,1985)在国际战略优势的分析当中,使用了价值增值链(valueaddedchain)这一概念,价值增值链是指由技术与原料以及劳动力的融合而形成的各种投入环节,结合起来形成最终商品,并通过市场交易、消费等最终完成价值循环的过程。克鲁格曼(Krugman,1995)在价值链条的片段化和空间重组方面,曾经探讨过企业将内部各个价值环节在不同地理空间进行配置的能力问题。由此,使得价值链中治理模式与产业空间转移之间的关系成为全球价值链理论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此后,阿尔恩特和凯尔科斯(ArndtandKierzkowski,2001)使用“片断化”(Fragment)来描述过生产过程的分割现象。他们认为这种生产过程在全球的分离是一种全新的现象。跨界生产在理论上只有两种选择方式:垂直一体化进跨国公司内部或者通过贸易等方式垂

文档评论(0)

Kumb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