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29T 53-2019双孢菇栽培基质生产技术规程.docx

DB5329T 53-2019双孢菇栽培基质生产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80B10

DB5329

理州地方标准

DB5329/T53—2019

双孢菇栽培基质生产技术规程

2019-11-29发布

2019-11-29实施

大理白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329/T5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大理白族自治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刘宏斌、倪喜云、耿宇聪、王洪媛、段艳涛、雷宝坤、王艳、杨献清、杨苏树、

张蕾、陈安强。

1

DB5329/T53—2019

双孢菇栽培基质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孢菇栽培基质生产的生产环境、原料要求、基质制备、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过程。本标准适用于大理州双孢菇栽培基质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23456磷石膏

GB25572食品添加剂氢氧化钙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3.1

发酵

畜禽粪便与作物秸秆等混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引起有机物的分解腐熟,同时产生热量的过程。

3.2

双孢菇栽培基质

畜禽粪便与作物秸秆等混合物通过发酵获得的产物,为双孢菇生长提供基本养分的物质。

3.3

基质压块

将质地疏松、容积较大的基质压缩成质地紧实、容积较小的块状物体。

4生产环境

基质生产地点应选择通风条件良好、交通便利、地势高坑,位于下风、下水口,距离居民区1000m以上的地方。且距基质生产基地3000m以内没有化工厂、生活垃圾堆放和填埋场、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等。

2

DB5329/T53—2019

5原料要求

5.1主料

畜禽粪便(牛粪、鸡粪等)和作物秸秆(稻草、玉米秸秆等)。

5.2辅料

油枯(菜籽饼)、石灰、石膏等。石灰应符合GB25572的要求,石膏应符合GB23456二级以上标准的要求。

5.3水

生产双孢菇栽培基质用水质量应符合GB5749的规定。

6基质制备

6.1基质配方

推荐基质配方见附录A。

6.2原料预处理

作物秸秆使用前应充分晾晒,切碎成长度不超过30cm的短杆,含水量以15%~30%为宜;畜禽粪便使用前应在防雨、防渗条件下晾晒至干燥并粉碎,含水量以10%~30%为宜。

6.3基质原料混合

将经过预处理的主料,以“作物秸秆:畜禽粪便=1~4:1”的比例混合,加入少量油枯等调节初始碳氮比至24~28:1;补充水分,使基质含水率达到60%~65%;添加0.5%~1%石灰调节,使基质原料的pH达6~8.5;同时,添加基质原料干重1%~2%的石膏。

6.4基质发酵

6.4.1基质发酵分类

分为常规发酵和工厂化发酵两种方式。发酵过程应选择在避雨、少风或无风、相对干燥的环境中进

行。

6.4.2常规发酵

6.4.2.1条垛式一次发酵

将基质原料堆成高1.2m~2m、宽1.2m~3m、长度视发酵场地而定,进行料堆。堆制6d~7d进行翻堆,堆置12d~16d至堆体温度上升至60℃以上。

6.4.2.2条垛式二次发酵

将条垛式一次发酵后的基质翻堆后进行堆置,堆体宽3m~6m,高不超过2m,采用静置方式进行堆置发酵。发酵周期为20d~30d。

3

DB5329/T53—2019

6.4.3工厂化发酵

6.4.3.1工厂化一次发酵

工厂化一次发酵一般采用槽式发酵方法,将混合好的基质原料堆置2d~4d后进行一次发酵。发酵槽尺寸为长×宽×高=(50m~100m)×(4m~10m)×(1.5m~2m),底部铺设曝气系统,料仓采用地下管路高压送风模式向堆体通风充氧。初始通风频率为15m3/h,堆体温度会逐渐上升至70℃~75℃,当堆体由最高温度下降3℃~5℃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后通风频率降至10m3/h,堆置3d~4d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后通风频率再降至5m3/h,再堆置3d~4d。

6.4.3.2工厂化二次发酵

一般采用隧道二次发酵,通过可控通风和定期翻堆进行基质发酵。二次发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