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 寓言概说 【课件】寓言概说.pptx

幼儿文学 寓言概说 【课件】寓言概说.ppt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寓言概说幼儿文学

目录—二三寓言的概念和要素寓言的历史发展寓言的特征

寓言的概念和要素—概念寓言的要素

寓言好像短小的童话,却又不是。童话的情节比较曲折,幻想丰富,趣味比寓言浓厚,但教训的味道没有寓言明显浓重。从形式看寓言:寓意之言,把深刻的道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的故事里,即用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一个简单明了的具体事件指出一个教训,就是寓言。也可以概括为:隐含深刻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1.概念从内容看寓言又好像故事,尤其像动物故事,但又不是。动物故事主要在于描述某种动物的性格、状貌、生活习惯,是一种知识读物,其思想的深刻不如寓言。寓言又好像小说,但又不是小说。小说的内容复杂,篇幅比寓言大得多,但想象没有寓言多;寓意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小说的寓意融于情节与形象之中,寓言的寓意以哲理性思考的形式出现。从表现 从文学虚形式看 构的角度看寓言又像格言,但又不是格言。格言没有寓言具体完整。

2.寓言的要素由于寓言以文本的故事形式寄托深刻的寓意,因而其文本本身为两个层面的意义构成,这两个层面的意义就是寓言不可缺少的要素,即故事、寓意。故事——寓言的表层,由寓言人物、寓言情节、寓言环境构成(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寓意——寓言的深层,通过故事所传达出来的具有哲理性的深刻意义(某种教训性)。故事和教训性是构成寓言这一独特文体不可缺一的要素,二者相互依存。正如法国寓言大师拉封丹的比喻:“一个寓言,可以分作身体与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好比灵魂。”例:《伊索寓言》中的《狼和狮子》此寓言故事和教训相互依存,形象地告诫人们:过高地估计自己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

寓言的历史发展公元前6世纪二印度寓言中国寓言

1231.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也是世界寓言史的光辉时期,“寓言之祖”伊索出现。《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存留下来的寓言总集,非全部为伊索所作。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墨特里俄斯编成第一部散文体《伊索故事集成》。这是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最早的希腊寓言集,但今已散失不存。现存最早的希腊寓言集是公元前2世纪巴布里乌斯编著的寓言诗集,因为大部分是根据流传的伊索寓言改写,故称《伊索寓言》。2.印度寓言印度的寓言主干是民间寓言和佛法寓言。编成书的寓言集(包含童话、故事)有《五卷书》等。《五卷书》因有五卷(依次为《朋友的决裂》、《朋友的获得》、《乌鸦和猫头鹰从事于和平和战争等》、《已经得到的东西》、《不思而行》)而得名。3.中国寓言中国寓言经过漫长的酝酿期,在我国战国后期出现了高潮,这个高潮是伴随着“百家争鸣”的政治局面而出现的。先秦诸子文集和史书中几乎都包含寓言,总数在千篇以上。如庄子的《井底之蛙》;韩非子的《曾子杀猪》;《吕氏春秋》中如《拔苗助长》。寓言并不是儿童文学的体裁,它自古以来就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最早发源地集中在中国、印度和古希腊等文化发达、历史悠久的国度和地区,故而将古希腊、印度、中国视为世界上寓言的三大发祥地。

寓言的特征三假托故事,寄寓深意明显的虚构性高度的概括性篇幅短小,语言独特

讽刺型——通过否定,讽刺反面角色达到正面说教的目的(或揭示讽刺的目的)。如乌鸦和狐狸(克雷洛夫寓言)《阅读和写作》第五册P232经验教训型——从正面经验出发,从各方面启示人们。如《亡羊补牢》、《拔苗助长》2.寄寓鲜明的教训3.寄寓比喻或象征如《种菜人》(《伊索寓言》)1.寄寓深刻的哲理如《骆驼》(《伊索寓言》):“人们初次看见骆驼,对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感到恐惧和震惊,纷纷逃走。过了一些日子,人们发现骆驼性情温和,便敢于接近它了。不久以后,人们又认识到这种动物一点脾气也没有,就瞧不起它,给它套上辔头,叫孩子们牵着走。这故事是说,接近事物可以消除对事物的恐惧。”寓言由喻体和本体两部分组成。喻体—所叙述的故事,本体—寓言所阐明的教训和哲理,即寓意。故事必须为寓意服务。寓言假托故事所寄以寓意一般有三种情况:(一)假托故事,寄寓深意

(二)明显的虚构性1.运用比喻、实现寓意(在寓言中充分显示着生动的比喻)寓言的比喻不是修辞方法意义上的比喻,而是文本整体所体现出来的比喻意义,它借助于象征、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如《乌鸦和狐狸》(《克雷洛夫寓言》)《阅读和写作》第五册P2322.虚构人物、情节寓言借助于假托或虚构的小故事,突出一个单一的主题,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因此人物情节却是虚构的,而主人公有人物(《农夫和蛇》)、实物(《风筝》、《陶罐和铁罐》、《两只桶》、动物《狼和小羊》。

(三)高度的概括性寓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却很概括,不论是表现人还是表现物,却有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特点。换言之,寓言高度浓缩表现对象的本质特征,而对它的其他特征采取淡化表现的方法。如《狐狸和猴子》及《狐狸和山羊》的比较。由于寓言短小,要求作者

文档评论(0)

180****97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