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贞丰布依族铜十二则传承人调查.docxVIP

贵州贞丰布依族铜十二则传承人调查.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贞丰布依族铜十二则传承人调查

一、少数民族使用铜

铜鼓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继承的特殊乐器。镇丰纤维“十二鼓”,即十二首歌,是一种演奏。它是传统音乐文化中最神秘、最奇怪的一种。布依族“铜鼓十二则”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布依人民劳动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每逢重大节庆或老人去世,都要举行隆重的击鼓仪式。明清以来,贵州方志中记述“仲家”(今布依族)使用和敲击铜鼓的大量资料,“俗尚铜鼓”、“岁时击铜鼓为欢”,“仲家好楼居……丧祭,凡亲属眷及瓜葛,本村邻舍,男女络绎成群,男女对击铜鼓,木鼓,鼓声相应,稍不合节,罚酒一瓢,饮至昏醉”,“丧葬……击铜鼓”,“居丧……击铜鼓,邻村闻鼓声毕至”等记载很多。绵延千年的少数民族铜鼓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被誉为“铜鼓音乐的活化石”。布依族村寨至今仍然保留了节日、丧葬使用铜鼓这一传统习俗。据《贞丰县志》记载:“取用铜鼓时,要用一吊谷穗去‘请’并用黑布包好不让其露面,传说以防途中趟水过滩时,铜鼓会跃入水中与龙王打斗。”

铜鼓十二则是布依族民众(特别是布摩)祖祖辈辈秘传的产物:旧时布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铜鼓十二则”的传承来源于家族祖传,都是一代一代以口传心授或口传手授的方式沿袭下来。

本项目所在地贞丰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部,纳秧村属贞丰县小屯乡管辖的布依村寨之一。

二、纳秧村的麻黄

贞丰县纳秧村地处喀斯特大山深处,自然环境恶劣,石多土少,交通也很不便利。从县城驱车出来,柏油路之后不久换成乡村土石路,走了一个多小时,路不好,颠簸得很厉害。由于此行正遇贵州数十年未遇的旱情,笔者举目四望都是白石黄土,农作物长势不好,很感叹布依族村民的生产、生活的不易。在后来的访谈中,王永占老人讲到,今年所种油菜收成不行,太旱了,旱完了,结不了籽。

王永占、岑兴顺是贞丰县小屯乡纳秧村两位资历最老、也最有权威的老布摩(布依语指巫师之意,也有称为老摩、摩公的,下同),也是非物质遗产“铜鼓十二则”的传承人,其中王永占是国家级传承人,岑兴顺是省级传承人。岑兴顺由于年纪大、较王永占而言更显老迈,话语很少,本次访谈大多数是与王永占进行的。

两位老先生很早就从县相关官员电话预约中知道了采访者要到来的信息,因此,他们很隆重地将平时收藏保管得很好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铜鼓十二则”的证书、证章等取出,放在堂屋正前方的祖宗牌位前,备显尊荣。谈话间,也对自己的工作十分自豪。这让笔者印象十分深刻。

分得铜鼓只有保管的权力,不能出卖。

我70岁,1941年生的,岑兴顺大我1岁,1940年的。我们这个村叫纳秧村。纳秧村的布依话是什么意思?纳秧本身是什么意思?纳秧啊,纳秧本身喊叫“naliang”,那什么意思呢,主要是我们这里有3块田,喊叫纳秧栽三田,栽石板田、栽石岩田、栽土石田。“naliang”就是土石,它是真名,是寨子的名称,是土石田,这三块田就是纳秧。这里的人都是布依族吧,石板田和“naliang”田是布依族在种,石岩田是汉族在种。我们是布依族,就是纳秧。

最早一代人是好久到这里来的?最早一代呢,原来我们这里以前是瑶人居住,听老祖人说的。瑶人哪?就是现在的瑶族。这里最早就是瑶人居住。那老祖先是好久过来的呢,摆故事是洪武年间,洪武设立的时候,老祖先就过来的。但是根据我们祖坟来检查,可能是清朝的康熙年间就过来了的,现在能找到的祖坟就是康熙年间的了。家族记到的辈份那几个字还记得点,倒推几辈,我们可以倒推到9辈,我们的字辈是这样:登先国文廷,后起永昌龙。再早的家谱就没有了,失踪了。就是有人想到重新续家谱,想到是想到起,但是找不到根据(修不起了)。

铜鼓是哪一代祖先传下来的呢?(王永占拿出一本毛笔字的手抄纸本,给笔者看)这里有,这就是家谱,这是路票,路票就是老人死的时候开路用的,指引他嘛。“登先国文廷,后起永昌龙”,我们是永字辈。以后的辈分是“正大光明远,天子坐朝中”,再下面的字辈就暂时没写了,没有写。现在已经到正字辈了。那么铜鼓是哪一辈传下来的呢?是登字辈传下来的,最早一代人就有了。我们王家老祖先是三槐堂,在太原,这就是家谱。这都是毛笔写在白棉纸上的,现在的纸不行了,写不了毛笔字。听说老祖先几兄弟分家,哪个老大分到铜鼓,哪个次子分得大铁锅,那(铜鼓)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传说最早的时候一个老祖先分到一个铜鼓,一个老祖先分到铁锅,这都是老祖先摆出来的。他为什么当时能分到铜鼓?老祖先的话,最喜爱的是幺儿,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喜欢幺儿的话,就分铁锅给他,就解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