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安防的军事措施.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安防的军事措施

一般来说,海防是指防止海上敌人入侵,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和海洋权益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措施和斗争。本文仅就明代海防在军事方面的措施,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我国在沿海设防可追溯到很早。但明以前,除元朝有抵御外敌从海上入侵的作用外,其余多是对付本国的敌对势力或国内其他民族,而且限于个别地域,没有完整的防御体系。因此,这些不过是海防的萌芽,真正形成防御体系,则在明代。

明代的海防是因防御倭寇而形成的。倭寇对中国沿海的侵扰,出现于南宋,元末趋于严重,到明初则更为猖獗。公元1336年,日本分裂为南朝和北朝,双方争战不已。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南朝灭亡,战乱基本平息。在长期战乱中,许多溃兵、败将、武士以及失去生产手段的浪人和冒险商人相互勾结,在封建诸侯的组织和支持下,不断对中国和朝鲜沿海进行侵扰和掠夺。加上逃亡到沿海岛屿的张士诚、方国珍、陈友谅残余势力的勾引,倭寇对沿海的侵扰十分严重,宣德之后,才有所减弱。1467年,日本发生了应仁、文明之乱,进入了战国时期。众多诸侯纷争不已,延续了一百多年。战乱期间,诸侯争相同中国贸易,贸易不成,遂支持武士、浪人和商人进行劫掠。到嘉靖后期,由于汉奸王直等的勾引,达到了高潮。嘉靖末年,沿海倭患被平息,但1592年(明万历二十年),刚刚统一日本的丰臣秀吉又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妄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明进行援朝战争,粉碎了丰臣秀吉的图谋,解除了沿海的威胁。有明一代,倭寇的侵扰就是这样时而严重猖獗,时而消声匿迹。给明代海防建设以极大的影响。

朱元璋把蒙古族统治者赶出中原、建立明朝后,鉴于十几年的战乱,大地满目疮痍,人民需要生息,采取了睦邻自固的战略,希图“与远迩相安于无事,以共享太平之福”①1。这个思想,以《皇明祖训》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有明一代国防的基本战略是防御,海防也是如此。但由于倭寇的入侵时紧时松,也由于明代各个时期政治、经济状况不同,明代的海防建设呈现出忽强忽弱的阶段性:洪武到宣德年间建立海防体系;正统至嘉靖中期海防逐渐废弛;嘉靖后期到万历中期海防进一步发展;万历末至崇祯海防又被削弱

一建立海上思路后的沿海式海上巡逻体系

明初,朱元璋为巩固其政权和保护沿海民众的生命财产,对入侵的倭寇采取了外交交涉、实行海禁等措施,更主要的是加强沿海防务。洪武十八年(1385年)以前以防敌于海为主,洪武十九年以后海陆结合,海防体系基本形成。

朱元璋在建立明王朝之前就拥有一支规模相当可观的水军,明朝建立后,继续加强水军建设。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设水军等24卫,每卫船50艘。平时每卫以军士350人保养修理战船,战时调其它卫所军队登船出海作战。24卫占洪武时京师48卫的一半,是一支由都督府直接管辖的拥有千余艘舰船的庞大水军。它可以单独出海作战,也可以作为策应部队支援某海域的战事,是一支具有战略预备队性质的水军。当倭寇入侵中国沿海时,朱元璋使用这支水军出海巡逻,进行抵御,不止一次歼灭入侵之敌。如洪武七年(1374年),就曾击败倭寇于琉球大洋,俘获大批人员及船只。

与此同时,朱元璋还在沿海设卫所、造舰船,部署防御。到洪武十八年(1385年),广东沿海已建立4卫9所,福建建立了5卫,浙江建立了4卫1所,山东建立了3卫2所,辽东建立了3卫。这些卫所及其水军建立后,担负起部分的陆上和海上的抗倭任务,不过因配置稀疏,无论是海上还是陆地都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防御体系。这期间的海防以水军在海上防御为主,水军又以明政府直属的卫所水军为主。

洪武十九年(1386年),明的海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年,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去浙江等地筹划海防。汤和要求熟悉沿海防务的方国珍的侄子方鸣谦一同前往,方鸣谦提出:“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①2这个建议实际是既御敌于海上,也御敌于陆地的海防方略。朱元璋接受了这个建议。汤和到浙江后,设卫所,筑城池,籍民四丁以上者,户取一丁为军,共得58750人。第二年,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筑城16处,民户三丁取一,得15000余人,增巡检司45处。二十一年,汤和又巡视福建、广东。在福建建卫所、设水寨。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朱元璋下令:“滨海卫所每百户置船二艘,巡逻海上盗贼。巡检司亦如之。”②3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又决定天下要冲去处,均设立巡检司。沿海各地的巡检司更加完备,弥补了卫所防御的不足。到洪武末年,从广东到辽东的沿海防卫设施,包括卫所、巡检司、墩台烽堠基本完备。据《筹海图编》所列,沿海(包括长江下游两岸)共有卫54、所99、巡检司353、烽堠997①4。按明代卫所的编制估算,整个沿海卫所兵力约40万,舰船千艘左右。

这些防御设施的建立,构成了海上和海岸两道防线。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