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第2课时).pptVIP

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9 古诗三首(第2课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思考:梅花和雪的优势分别在什么地方? 不及,比不上。 诗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假如没有梅花,就不能映衬出雪的洁白无瑕;没有雪的寒冷,也就不能显出梅花不畏风霜,吐露芬芳的高贵品格。 学完古诗,想一想: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 从它们的比较中,你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 梅 争春比美:难以评判 各有千秋:互为映照 取长补短 结构梳理 《雪梅》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迎春图,写出了梅和雪的各自特点, , 。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雪有其白 梅有其香 主题概括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雪梅(其二) [宋]卢钺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掌握了古诗所要表达的感情。学习了《题西林壁》明白了:要想认清个事物、了解一一个人就必须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要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雪梅》这首诗景中寓理,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 _____ 。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的感觉。 宋 苏轼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一、填空。 课堂演练 二、《雪梅》这首诗告诉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呢?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俗话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诗中有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填在横线上。 课后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预习第10课的内容。 * * * * * * * * * 9 古诗三首 9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9 古诗三首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题/西林壁 解诗题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朗读古诗 扫清障碍 一起读一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完《题西林壁》这首诗我们知道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庐山,庐山的样子各不相同,横看 ,侧看 ,远近高低也各有千秋。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有站在 。 成峰 庐山之外 成岭 整体感知 横看成岭/侧成峰 “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 岭 峰 互动课堂 岭:相连的山。特点是:坡度和缓,连绵。 峰:高而尖的山。特点是: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 高耸入云 连绵起伏 的山岭 的山峰 连一连 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思考: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 远近高低/各不同 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庐山,样子会有变化吗?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游山所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结果会怎样呢?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也不相同。 朗读第一句古诗,要读出连绵起伏的山岭和高耸入云的山峰的不同:连绵起伏,语调有连绵之感;高耸入云,应有高亢之音。 朗读指导 作者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庐山,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朗读后两句。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呢?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意: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 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诗的后两句蕴含哲理,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发呢?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姿态不同 角度不同,认识不同 不识庐山面,身在此山中 结构梳理 《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看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