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哈体态语对比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哈体态语对比研究 体态语, 是指在交流中运用身体的变化, 如表情、动作、体姿、身体空间距离等作为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辅助工具, 同时也是一种非语言符号[1]。体态语虽然是一种无声语言, 但它同有声语言一样也具有明确的含义和表达功能, 有时还具有有声语言达不到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本文通过对汉哈体态语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出汉哈体态语的共同点及不同点, 并对其差异原因进行阐述, 最终梳理出了体态语在汉哈民族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体态语概说 体态语是日常生活中借以传达真实想法和情感变化的辅助交流方式, 而不同民族往往有着意义不同的体态语。置身于不同民族和地域时,了解当地的体态语,有助于更快地融入当地群体。 1.1 体态语的定义 提到交流,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每天说的不计其数的话。 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日常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身体语言——体态语[2]。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的可视化(有的伴声) 符号系统,它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 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 同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3]。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的公式: 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4] 1.2 体态语的分类 体态语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根据体态语的性质, 将之分为生理性体态语和符号性体态语。 生理性体态语指的是因内在情绪影响,自然地表现出的一些讨厌、高兴和愤怒的表情、姿态及动作,譬如,生气时会脸红,高兴时会微笑等。这种体态语往往由生理特征所决定,与特定群体的身体状况有着较大关联。 而符号性体态语主要指的是约定俗成的、具有形式和意义的体态语,在不同地区,符号体态语通常对应着不同的含义。 譬如,竖起食指在哈萨克族群体中通常有着“请注意倾听”的意思, 而汉语中该意义则并不明显; 竖起拇指和食指,在汉语中既可表示“八”也可表示“手枪”,而哈语中则只有“手枪”的涵义,当用该手势指向自己或他人时,则代表“自杀”或“枪杀他人”的意思。 故而,符号性体态语往往代表了民族在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特定习惯。 二是根据交际者的状态, 将体态语分为动态体态语和静态体态语。动态体态语,通常而言表现在头部与肢体的运动当中,或者是面部表情的动态变化,动作的幅度、 位移距离等也同样可以传达不同的体态语意义。 譬如,点头的力度决定了肯定的程度,拍手掌表示对他人的支持、鼓励和赞赏。静态体态语则是由静态的表情和姿态来表达态度。譬如,撇嘴表示不满或生气等消极态度; 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或支持等肯定态度。在具体交际过程中,动态体态语与静态体态语往往交替出现。 本文结合以上两种分类方式, 对汉哈体态语进行粗浅的对比分析。 2 汉哈体态语对比 汉哈两个民族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两个民族体态语的异同主要可表现为形同义同、形同义异、形异义同三种,此外两个民族还因地理环境、文化习俗等原因,存在一些本民族特定的体态语。 2.1 形同义同的体态语 由于汉哈两个民族长期交流融合, 故而两个民族存在着诸多相同的体态语, 这些体态语也包括从第三方国家借用后共同使用的体态语。譬如,汉哈两个民族均有见面握手的习惯;“点头”表示赞成、肯定的意思,点头还有一种作用,是在熟人见面时,互相点一点头,表示打招呼问候等意思;“摇头”的动作多表示拒绝和否定等意义, 而微微摇头表示让旁边的人不要说,保密;“翘起大拇指”的手势表示很好,棒极了等意义,是对对方的赞美或鼓励,也可以用它来表示第一;“朝手心吐唾沫”表示动手干活;“翻白眼”表示生气、挑衅;(正在谈话时)“别过脸”表示厌恶、轻视、 蔑视;“手指朝内多次弯曲” 表示唤小朋友过来;“摩拳擦掌” 表示对即将要做的事情迫不及待。“手指向外甩”表示走、离开、滚开的意思;“招手与挥手”表示叫别人过来与再见;“抬起肩膀再放下”表示不知道或无奈;“挠下巴”表示思考,想不出办法;“食指多次触碰脸颊”表示嘲笑别人不害臊;把食指竖着放在嘴中间表示安静或别讲话的含义。 2.2 形同义异的体态语 用右手在颈部划过,在汉文化里,这一动作通常表示“抹脖子”“砍头”,这是由于我国封建社会往往以斩首作为死刑方式;但在哈萨克族的语境中,这一动作则表示“吃饱”或者对某人“受够了”的意思,唯独没有死刑的含义。 这是因为哈萨克族往往更熟悉绞刑,因而未将这一体态语同死刑联系起来。 再如,叉腰这个体态语, 汉族无论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还是随便站着的时候都可以两手放在腰部, 但哈萨克族则不能, 因为叉腰是女子失去丈夫时表达悲痛心情的一种方式。汉族洗完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