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Flaherty).docxVIP

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Flaherty).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Flaherty) 20世纪初,一位美国青年连续三次去北极探险。第三次出发前,老板麦肯齐爵士给他带了一件时髦的玩意儿——摄影机。他没想到,这台摄影机带给他的是世界纪录电影之父的历史地位。他就是罗伯特·弗拉哈迪。 1-1-罗伯特·弗拉哈迪 1884年2月16日, 罗伯特·弗拉哈迪出生于美国密歇根铁山脚下,父亲是位探险家。弗拉哈迪回忆说:“当我长到十几岁时,我总盼望着同父亲一起探险,我们常常一走就几个月,夏天划着小船,冬天穿着雪鞋。”1896年,弗拉哈迪跟随父亲来到加拿大的雨湖地区开采金矿,他喜欢这里天然的原始状态。后来,父母把他送到密歇根的矿产学院,但没能毕业。据说学校认为弗拉哈迪没有成为专业矿业者的资格,那时他常常在树林里睡觉。大学时代也并非没有收获,他学会了拉小提琴,这是陪伴他一生的知音,也遇到了未来的妻子—弗朗西斯·哈宾达。 1-2-20岁的弗拉哈迪在北极深林探险 后来,弗拉哈迪遇到威廉·麦肯齐先生,三次为他去北极探险,旅程的最后弗拉哈迪确实发现了一些铁矿,但开采价值微乎其微。他获得的唯一奖赏是加拿大政府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处小岛。 不过,命运给予弗拉哈迪一个特殊的奖赏。他把探险中拍摄的胶片剪辑成一部当时流行的探险影片,就在影片将要完成的时候,从桌子上掉下来的烟头把胶片点燃,弗拉哈迪也被烧伤,唯一幸运的是,他保住了生命。其实,烧掉的胶片平淡无奇,他决定等春天来到时再一次去北方。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拍摄计划直到1920年才在法国皮毛商雷维永兄弟的赞助下实施。这一年,他已经36岁。 ??? 哈德逊港的这间小屋是弗拉哈迪在北极拍摄时的住所,他找到优秀猎手纳努克一家作为主要拍摄对象。 1-3-弗拉哈迪在北极的冰屋 第一场拍摄的就是猎海象,1920年9月26日的日记里弗拉哈迪描述了这次拍摄:“天气好极了。在晴朗、温暖的早晨,大约有20头海象熟睡在岸边的石头上。走近不到100英尺的地方用望远镜头拍摄。猎手持鱼叉潜近猎物,在不到20英尺的地方,它们惊慌失措地向大海踉跄爬去。纳努克的鱼叉叉到猎物时,它已顺利地逃到水边,一场搏斗开始了。爱斯基摩人在岸边拼命拉着绳子,猎物像一条大鱼激起浪花翻滚着。剩下的那群海象远远地围着,人们‘好、好’的喊叫声相互呼应。一头大雄象赶到猎物旁,眦牙前来营救。我拍呀拍呀不停地拍,人们呼喊着,让我用步枪结束这场搏斗。” 但弗拉哈迪没有开枪,他只顾转动摄影机,直到胶片拍完。 拍摄前,弗拉哈迪对纳努克说:“猎捕海象时如果有任何情况干涉了我的拍摄计划,一定要放弃捕杀它,记住:我要的是你捕象的镜头而不是它们的肉。” 纳努克向他保证说:“是的,是的,阿基是最重要的。”在爱斯基摩语中电影就叫阿基。 1-4-北方纳努克 其实,当时爱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经不用鱼叉,而是用步枪。为了拍到更为原始的场景,纳努克用他爸爸的方式猎捕海象。弗拉哈迪在后来的影片中一再重复这种拍摄方式,让人们用父亲或祖父的方式表演生活,商业的侵入、人与人的矛盾都被他挡在摄影机镜头之外,他把北极简化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电影史学家称弗拉哈迪为浪漫主义者。 拍出第一批胶片,弗拉哈迪面临的最大问题冲洗,敌人是寒冷的天气。这段拍摄于50年后的爱斯基摩人影片展示了弗拉哈迪当年所遇到的问题,寻找冲洗用水是一件艰难的事业,爱斯基摩人不得不在六米深的冰层上打个洞以保证整个冬天都有不结冰的水源供应。水是由狗拉雪橇运来的,如何过虑混入水里的狗毛和爱斯基摩人衣服上的鹿毛同样是个难题。 爱斯基摩人的房子是用冰块砌成的,叫伊格鲁,当纳努克忙着建造冰屋时,他的孩子们也在忙着游戏,无际的雪野是他们的游乐场。 冰屋通常大约为12英尺宽,弗拉哈迪需要的却是25英尺。纳努克没造过这么大的冰屋,花了几天时间实验,却一次又一次塌下来,每一次倒塌同伴们都轰然大笑。 冰屋建成了,但纳努克还有一件重要的工作。 因为冰屋是黑的,纳努克用冰做窗户,还借用太阳的反光照明,爱斯基摩人在生活中创造智慧。 纳努克教儿子射箭的细节淳朴动人,祖辈传统在劳动的间歇传递,简单的动作传达出父子亲情。 冰屋在拍摄时被迫削去一半,因为没有照明,拍摄只能在露天状态下进行,纳努克一家是在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风里表演起床。结果要真实,为了真实不惜搬演,这是弗拉哈迪的信条。 20世纪20年代,拍摄北极或南极、甚至非洲野蛮人的探险电影非常流行。但是,弗拉哈迪第一次把游移的镜头从风俗猎奇转为长期跟踪一个家庭,表现野蛮人的尊严与智慧,关注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并且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弗拉哈迪所开创的这种拍摄模式直到今天仍为纪录片工作者所尊奉。 这一场很像戏剧中的滑稽表演,纳努克一次又一次把绳子拉出来,却又一次次摔倒,搏斗在继续,但观众并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援军赶到了,大家一起努力拉出绳子,观众这才发现,绳子另一端联系的原来

文档评论(0)

131****26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