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山水田园诗词寻和谐美好画卷.docx

赏山水田园诗词寻和谐美好画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赏山水田园诗词寻和谐美好画卷 山水田园诗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国风》中所表现的劳动生产的内容,比如《国风·豳风·七月》中有“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1]。晋宋时期,山水田园诗词出现一个文学流派,其中陶渊明站在山水田园诗词的新高度,突出了此类诗词的审美。 他的代表作品《桃花源记》更是广为人知,具有深远影响。山水田园诗词的出现和发展与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和隐逸思想、 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社会环境、 文人雅士寄情山水的情趣等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 山水田园诗词描绘了当时和谐美好的田园生活, 描绘了赏心悦目的山水画卷,描绘了闲适悠然的生活情趣,寄托了远离是非寄情山水的闲情逸致。 山水田园诗词在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在不同历史阶段出现了众多的代表人物,其中东晋陶渊明、南朝谢灵运,以及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柳宗元都是广为人知的田园诗词代表人物。 1 山水田园诗词兴起的原因 1.1 经济与社会生活因素 山水田园诗词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常被认为形成于东晋时期, 文学流派的形成离不开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古代文人自己的文学和精神追求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现象不断碰撞的结果。 当时庄园经济与庄园生活成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理想, 这一生活追求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创作。 同时,东晋以后, 中国的政治重心和文化重心逐渐向南方迁移, 南方的山川风光和地理因素成为影响文学创作和诗词发展的重要因素, 细腻柔软的南方山水田园生活,逐渐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重要描述对象。东晋时期, 统治阶级内部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士大夫阶层为了自身利益,开始各种趋利避害的“朝隐”之风,以此来实现功名追求和自我保护,寄情山水或者隐居山林之类超然世事的文学创作正好表达了这一思潮, 成为当时士大夫阶层领略山水之美,将人格追求、品行修养与自然审美观点相结合的情趣动向的一种文学表达[2]。 另外,当时“玄学”的兴起发展也是这一诗派流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成为当时士大夫的精神追求和人格理想,山水田园诗词的兴起,不过是这一动向在文学领域的具体体现。 1.2 精神追求与哲学思想 中国诗词与隐逸文化密不可分, 隐逸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诗词则是隐逸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隐逸文化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它强调追求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生活状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3]。 隐逸者通过诗歌、词曲等形式,表达对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感悟和追求。 山水田园诗词自兴起以来就一直颇受欢迎并得到了持续发展, 因为山水田园诗词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所体现出来的隐逸文化深入结合,古代的儒家和道家思想都集中体现了隐逸文化[4]。比如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治, 旨在追求人们社会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引导人们放下过度的个人追求,尊重自然规律,隐藏锋芒与贪欲,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 追求人类的幸福生活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而儒家思想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从思想认识和道德层面引导人们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做好平衡,做到克己奉公。这种隐逸思潮和隐逸文化, 强调人们在与自然和谐相处及社会生活中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而这正与山水田园诗词中描写的自然环境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平和宁静相契合,由此成为中华文化中一种重要的哲学思考方式,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表现形式。 2 山水田园诗词的历史发展 山水田园诗词自晋代成为一种文学流派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晋代山水田园诗人代表陶渊明,其作品《桃花源记》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历史上山水田园诗词和隐逸思想结合的典型代表,《桃花源记》 表达了人们对于和谐美好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描绘了和谐闲适的农村生活画卷,陶渊明也因此被认为是山水田园诗词的主要开创者[5]。 唐代,山水田园诗词发展达到一个新高潮,主要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柳宗元的《江雪》、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等,这些作品主要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在诗歌中重点描述了山河美景和恬淡的田园生活,读来心境闲适,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宋代,山水田园诗词的发展进入黄金期,主要作品有苏舜钦的《过苏州》、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梅尧臣的《川上田家》、杨万里的《插秧歌》、苏轼的《过大庾岭》等。 宋代的山水田园诗词以“闲居乐事”“山水游赏”“田园生活” 的描绘和记述为主要特征,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风光的垂爱, 诗词中饱含作者对自然风光的深情。 杨万里《插秧歌》中的“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描绘的是田间地头一家人相互配合插秧务农的美好生活。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描绘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