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x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x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教育部筋骨理论与治法重点实验室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颈部(筋)软组织和(骨)椎体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的突出、韧带的钙化和椎体骨质的增生等病理变化,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根、交感神经、脊髓和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前 言本病主要分为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以及交感型颈椎病 选题背景和意义选题意义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呈现出低龄化趋势,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寻找干预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已成为当前骨科、神经内科等亟待解决的重要临床问题。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病位在筋骨,病因多为积劳伤颈,损及肝肾,外邪侵犯,气滞血瘀所致。现代中医学者则进一步提出“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颈椎病病机学说,打破了中医学对发病机制的固有认识。选题背景目前对于中重度的颈椎病患者,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但是手术可发生并发症。而中医药在颈椎病的康复及辅助治疗上具有独特优势,因此,中西医结合是颈椎病治疗的新方向,“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用”治疗颈椎病成为中国方案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为明确中西医结合在颈椎病诊疗中的作用,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根据近年来颈椎病最新诊疗进展,参考国内外指南和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经验,经过专家多次讨论给出推荐意见,制定本共识。 目录颈椎病的概述及分型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01.02.03.04.康复预防05.06. 颈椎病的概述及分型01. 颈椎病的概述及分型概述及分型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主要分为:脊髓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型、交感型。颈型是早期的一种类型,主要以颈肩疼痛不适、颈部活动受限、颈部肌肉僵硬及相应的压痛为特征,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能进展为其他较严重的颈椎病类型。神经根型主要是椎间盘外侧突出、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狭窄引起的以放射性疼痛、颈肩及上肢麻木为主要症状的退行性疾病。交感型是颈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刺激颈椎周围的交感神经末梢,导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椎动脉型主要是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使椎动脉受到压迫或者刺激、痉挛,以致血管狭窄、扭曲而造成,以基-椎动脉供血不足为特征表现的一种疾病。脊髓型主要是颈椎间盘以及小关节退变、椎体边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钙化,造成椎管占位并直接压迫到脊髓,引起的脊髓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 颈椎病的流行病学02. 颈椎病的流行病学颈椎病是一种中老年的常见病,高发于40-50岁的人群中,其发病率在成人中占10%-5%,40岁以上发病率为 80%,而我国青少年的颈椎病发病率在10%以上。目前各地区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不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和地区的人群,颈椎病的发病存在差异,患病率呈逐年升高和年轻化趋势。 诊断03. 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出现以四肢运动障碍、感觉及反射异常为主的典型的颈脊髓损害的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手臂麻木、疼痛等较典型的神经根症状,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椎动脉型及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出现眩晕、视物模糊、耳鸣、手部麻木、听力障碍、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颈型颈椎病患者枕、颈、肩部常出现疼痛等异常感觉,可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影像学检查颈椎退行性改变,以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征或骨质增生为主;或见有明确的脊髓受压征,并与临床症状相对应。实验室检查目前暂无对颈椎病具有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一些炎症和氧自由基代谢,如超氧化物歧化酶、6-酮前列腺素 F1 α等,可作为参考性指标。鉴别诊断本病与非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引起的颈肩疼痛,颈椎以外病变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椎管内占位、急性脊髓损伤、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空洞症、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颈椎感染、脊髓血管病变、脊髓肿瘤等,以及眼源性、心源性、脑源性和耳源性眩晕等其他系统疾病加以鉴别。 中医诊断标准诊断要点长期伏案低头工作,或不良睡眠习惯,可有颈椎病家族史。可伴有颈肩部及上肢僵硬、活动受限、麻木、串痛或刺痛、头晕目眩、倦怠乏力等症状。排除“落枕”“痿证”“癌病”以及外伤所致的其他颈部急性损伤等疾病。辨证分型主要分型如下:脊髓型颈椎病分为:气滞血瘀型和肾精亏虚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瘀血痹阻型、湿热内蕴型、气滞血瘀型和肝肾亏虚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分为:气滞血瘀型、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胆热内蕴型和气血亏虚型。颈型颈椎病分为:风寒痹阻型和湿热内蕴型。交感型颈

文档评论(0)

行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提供各行业精品文档,欢迎选购!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