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流行病学课件:病因推断.ppt

兽医流行病学课件:病因推断.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流行病学中,因果关系研究是为了确定病因,以便制定有效防制对策。 病因理论 疾病和假设病因的联系 病因推断方法 第一节 病因理论 一、Koch氏假说 1890年Robert Koch氏提出了确定传染病病因的假说,认为疾病是由单一的病原体引起的。 ▲一种微生物作为某种传染病病因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① 它必须存在于该病的所有病例中; ② 它不作为偶然性和非致病性寄生物存在于其他疾病中; ③ 它可以从患有该病的动物体内被分离成纯培养,反复传代,并能在易感动物复制出同样疾病。 假说的缺点和局限性 把病原微生物作为疾病的唯一原因,忽略了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①有些病原微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产生不同的疾病,如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衣原体。 ②一些微生物病原体则必须在一定的宿主和环境条件下才能致病,如猪短螺旋体可使常规的健康猪致病,却不能使无菌猪致病。 ③还有一些传染病至今尚未将其病原体分离成纯培养。 ④Koch氏假说也不能应用于非传染病。 二、Evans氏假说 1976年Evans氏提出了与现代因果概念相一致的病因假说,认为疾病是由多因素引起的,该假说的主要内容如下: 发病比例与暴露与否密切相关(3小点) 发生某病的比例(发病率) 暴露于该假设病因﹥应显著高于未暴露假设病因 2. 在所有其他危险因素都均衡的条件下, 患病动物应普遍暴露(假设病因) ﹥未患病动物; 3. 在前瞻性研究中,新病例数 暴露于假设病因﹥ 未暴露于假设病因; 发病或应答与暴露的关系(3小点:时间分布,反应梯度和应答差异) 4. 在时间上,暴露于假设病因后疾病的分布应呈正态曲线分布; 5. 暴露于假设病因后,宿主的应答反应呈符合逻辑的生物学梯度; 6. 暴露于假设病因后,应有规则地出现可测量宿主应答反应(如特异抗体、癌细胞等); 如在暴露前有这种宿主应答,则暴露后应答的强度应增加; 病因与发病频率的关系(3小点:人工造病,除去病因或抵抗病因作用 7. 人工复制疾病时,暴露于假设病因动物的疾病频率应(高于)﹥未暴露动物; 8. 除去假设病因后,该病的发生频率应下降; 9. 防止或改变宿主的应答反应(如通过免疫接种)应减少或消除在正常情况下暴露于假设病因所发生的疾病; 10. 疾病和假设病因之间的所有关系和联系在生物学上和流行病学上都应是可信的。 Evans氏假说的特点 考虑到致病因子、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在影响疾病分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不仅适用于传染病,也适用于非传染病,能较好地反映病因问题的本质。 第二节 疾病和假设病因的联系 研究疾病和假设病因间的联系 疾病:应变量, 各种病因因素:自变量。 研究应答变量和解释变量之间的联系。 一、联系的种类 (一)非统计学联系(nonstatistical association) 疾病和假设病因因素之间的非统计学联系是机遇引起的联系。例如,从有些眼结膜炎患猫的眼中分离到了猫支原体。 (二)统计学联系(statistical association) 当疾病和假设因素一起发生的频率超过偶然一起发生的预期频率,则两者之间有正的统计学联系。但是统计学联系不一定都是因果联系。(图4.1) 寄生虫感染和真胃黏膜充血之间,寄生虫感染和贫血之间,是因果性的; 真胃黏膜充血和捻转血矛线虫感染都是贫血的危险标志,就是说它们的存在增加了贫血的危险。而非因果性。 因果联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二、因果模型 充分原因 不可避免要产生结果的原因。含一系列原因组分,疾病是多因素产生的结果。 (犬瘟热的原因 ) 。 必要原因 产生结果所必须存在的原因组分( 犬瘟热病毒 )。 A是唯一的必要原因,其余原因(B~J)都不是必要的。 充分原因分类 ● 根据其所起的作用分为: ①致易感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 起增加宿主易感 性的作用(如年龄); ②助(促)发病因素(enabling factor) 起帮助疾病显现的作用 (如畜舍条件和营养) ③决定(发病)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 与决定发病相联系(如很多有毒和传染性致病因子); ④增强发病因素(reinforcing factor) 起加重疾病存在的作用(如在缺乏免疫应答的情况下传染性病原体的反复感染)。 三、混杂因素 混杂(confounding) 是指一种外在变量的影响,混杂可产生研究变量间的伪联系或掩盖真联系。 混杂因素(confounder) 是指引起混杂的变量,它不是随机分布的。 例子: 第三节 病因推断方法 一、病因假设的形成 (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