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调查与设计研究.docxVIP

“问题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现状调查与设计研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接受性:学生愿意解决并且具有解决它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2)障碍性:学生不能直接看出它的解法和答案,而是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 决。 (3)探究性:学生不能按照现成的公式或常规的套路去解,问题可以引导学 生积极探索和创新。 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更倾向于《汉语词汇》中的第一中解释,主要指在数学课 堂教学前中后时期教师所提出的为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 的有待学生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2.1.2 “问题串” 对于“ 问题串 ”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因此对“ 问题串 ”概 念的界定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以下是笔者找到的目前对“ 问题串 ”概念的几种说 法: (1)“ 问题串 ”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和主题内,围绕一定的目标、按照一 定的逻辑结构设计的一组问题,一般数量在三个以上①。 (2)“ 问题串 ”是基于一定的探究内容,教师根据目标实现而设定的一组由 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数学问题②。 (3)“ 问题串 ”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所设计的 有关联性、层次性、逻辑性的问题。对“ 问题串 ”而言,其数量通常是在三个及 其以上,难度需与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水平相符合③。 由此可见,在对“ 问题串 ”概念进行界定时,各位学者关注到了“ 问题串 ” 的目标、设计依据、功能、问题的数目、问题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基于对各位学者对“ 问题串 ”概念进行的界定,本文将“ 问题串 ”定义为: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学情,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 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设计的一连串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 2.1.3 高中数学“问题串”教学 “ 问题串 ”教学就是教师利用设计好的“ 问题串 ”进行教学。数学学科的“ 问 题串 ”由于受到数学学科本身特点的影响,在“ 问题串 ”设计和“ 问题串 ”应用 方面就有别于其他学科,而高中数学教学又有别于小学数学教学和初中数学教学, 因此,高中数学“ 问题串 ”教学必须符合此学科和学段的特征。本文将其定义为: ① 赖宁丰. 以“ 问题串 ”为载体 实施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J].福建中学数学,2013(06):34-35. ② 丁燕.初中数学“ 问题串 ”教学的现状探讨[J].江西教育,2016(24):21-22. ③ 李娟.“ 问题串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计[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6):72-73. 8 中国知网 https:/ ki . net 第 2 章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利用根据教学内容,依据学情,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 标,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核心素养而设计一连串具有逻辑关系的 问题而进行教学。 2.2 文献综述 为了充分了解“ 问题串 ”已有的研究内容、研究深度和研究不足,也为了为 本文的撰写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中国知网等途径对本次论文的研究内容的 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和阅读,并将其进行综合性的阐述。 2.2. 1 国外研究现状 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是从疑难中产生的,于 是利用“ 问答法 ”进行教学。这种方法是指教师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师 生之间的提问-回答展开教学。在这一环节中,环环紧扣,层层解析,步步推进, 启发诱导。苏格拉底的“ 问答法”可以看成是“ 问题串 ”教学的雏形。 美国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提出的“怎样解题表 ”将解 题分为弄清问题、拟定方案、实现计划和回顾反思四个步骤① 。波利亚特别推崇探 索法,该表的精髓就是启发联想,这对“ 问题串 ”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著名教育家特内基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提出了布鲁姆-特内教 学提问模式,该模式将课堂提问分为由低到高的 6 个水平。这对高中数学教学中 “ 问题串 ”的设计及实施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等提出了问题教学。1980 年美 国教师协会颁布了《关于行动的议程—关于 80 年代中学数学教学的建议》提出: “数学课程应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 ”数学教师应当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以蓬 勃发展的课堂环境。从此,数学问题成为数学教育改革和研究的热潮在世界各国 掀起。 2006 年我国翻译并出版了由美国 Marylou Dantonio 和 Paul C. Beisenherz 撰 写的《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一书,在这本书中,基于 对大量有关课堂提问的文献,提出了建构问题模型的支架— 发展一个核心问题的 连续框架,这为“ 问题串 ”教学提供了一定的框架基础②。 ① 波利亚.怎样解题[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82. ② Marylou D

文档评论(0)

189****9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